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指出——發展數字經濟需堅持平等原則

日前,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2024年數字經濟報告》,重點分析了當前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對於環境的衝擊及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強調了要堅持可持續和平等性的發展戰略,減少數字經濟的環境成本,同時促進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

數字經濟環境成本突出。報告援引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國際原子能機構、半導體產業協會等數據指出,數字經濟正快速發展,2021年至2028年,5G信號覆蓋率預計將從25%上升至85%,而物聯網設備數量也將從2023年的160億臺上升至2029年的390億臺。與之相伴的是對環境的壓力增加。從能耗和排放來看,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在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5%—3.2%;從原料消耗來看,每生產一臺2千克重的計算機需要消耗約800千克的原材料,而對於石墨、鋰、鈷等關鍵礦產的需求,到2050年將較目前增加5倍;從產生的垃圾來看,2010至2022年間,全球數字產品垃圾增加30%,達到1050萬噸,2022年,此類數字垃圾的回收率僅爲24%。

發展中國家受影響更大。報告指出,目前發展中國家非但沒能從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充分受益,反而還不成比例地承擔着環境負擔。不同發展階段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明顯,按照人均產生數字產品垃圾數量衡量,發達國家人均產生3.25千克數字產品垃圾,發展中國家爲1千克,最不發達國家僅爲0.21千克。同時,發展中國家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以非洲爲例,其擁有全球55%的鈷礦、47.65%的錳礦、21.6%的天然石墨、5.9%的銅礦和5.6%的鎳礦。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方面承受了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全球性環境壓力,另一方面在關鍵礦產開發生產中受益不均,成爲其被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落在身後的直觀表現。報告指出,在當前全球危機頻發、財政空間不足、經濟增長乏力、債務負擔高企的環境下,發展中國家急需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佔據更大份額,以增加政府收入、支持有關發展、克服進口依賴、服務就業民生。

可持續平等發展是出路。貿發會議秘書長格林斯潘表示,國際社會應採取平衡手段,利用數字化發展的力量推動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同時減弱其對環境的負面衝擊。有必要轉向循環數字經濟的發展模式,通過負責任的生產和消費行爲、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建成全面的數字產品垃圾管理體系,逆轉當前數字經濟對環境衝擊日益加大的趨勢。貿發會議呼籲各國採取創新性商業模式以及強有力的政策手段。具體措施上,要優先進行回收再利用,減少數字產品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提高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以減少消耗總量;要制定執行更嚴格的環境標準和法規,降低數字經濟的生態足跡;要加強對節能技術和可持續數字技術的研發推廣;要加強國家間協作,確保數字技術和資源的平等可及性,並在數字產品垃圾治理和原料礦產開採上形成全球合力。 (經濟日報記者 樑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