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信任承辦中國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高峰論壇,可信時間戳破解軟件代碼確權之道
(原標題:聯合信任承辦中國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高峰論壇,可信時間戳破解軟件代碼確權之道)
2024年4月25日,中國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主辦,中軟協知識產權保護分會、聯合信任時間戳服務中心、北大法寶、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以及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的聯合承辦。論壇以“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新質生產力高速發展”爲主題,旨在探討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最新動態、挑戰與機遇,以期促進軟件產業的創新發展。
中國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高峰論壇現場
此次大會匯聚了法官、業界專家、學者、律師和企業150多人現場及近2000人線上參會。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於慈珂先生、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付曉宇先生髮表了開場致辭。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馮剛、中軟協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及聯合信任時間戳服務中心董事長張昌利、天元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孫彥先生,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法務研究院秘書長蔡治分別做了主題演講。大會同期舉辦了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可信時間戳司法應用白皮書》發佈以及《AI時代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挑戰與機遇》圓桌對話。
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原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於慈珂
在論壇的嘉賓致辭環節,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原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於慈珂先生髮表了重要講話。於慈珂先生首先代表中國版權協會,向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成立40週年及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對於長期以來致力於軟件產業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的各界朋友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他提出了加強軟件版權保護的五點建議,並提到了聯合信任可信時間戳®服務在司法判決中的應用,以及其個人正在使用的“權利衛士”App,突出了可信時間戳®在版權保護中的作用。他鼓勵大家使用這樣的工具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並表示中國版權協會將繼續爲版權主體提供服務和支持,共同推進軟件產業和版權事業的發展。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付曉宇
隨後,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付曉宇先生代表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發表了致辭。付曉宇先生首先向線上線下參會的嘉賓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並對長期關心和支持軟件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的領導和專家學者表達了衷心的感謝。
付曉宇先生提到,今年是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成立的40週年,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他回顧了協會自1984年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並強調了軟件產業作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重要地位。
在論壇上,付曉宇先生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論壇,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機構的合作和交流,推動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他衷心希望本次高峰論壇能夠取得圓滿成功,併成爲推動中國軟件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發展的有一個重要里程碑。
全國審判業務專家,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健
全國審判業務專家,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健,分享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侵權判定的基本規則,探討了如何證明軟件著作權的“接觸”和“實質性相似”原則。她指出,原告在提起侵權訴訟時,通常需要證明原告擁有代碼的權屬、被告有接觸其軟件的可能性,以及需要審查被告軟件與原告軟件存在表達上的相同或實質性相似之處。
宋健的發言強調了在侵權判定中,原告完整代碼的權屬認定是一個關鍵問題,在實際審判中,原告出具的《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並不能完整展示全部代碼內容,在侵權判定中給原告舉證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另外,在審判中即使無法直接獲取被告軟件的完整版代碼,如果原告能夠提供足夠的證據顯示存在共同的軟件缺陷,且在獨立完成設計的情況下,不同軟件之間出現相同軟件缺陷的機率極小,也有案例顯示,法院據此推斷被告的軟件與原告的軟件構成實質性相似,從而認定侵權行爲。
在分析實質性相似的認定標準時,宋健指出,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釋尚未明確規定,這一規則是從司法實踐中總結而來。她引用了《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強調複製或部分複製授權軟件的行爲是判斷實質性相似的重要內容。
宋健還列舉了當前常見的軟件侵權行爲,包括終端用戶使用盜版軟件、非法複製銷售侵權軟件、修改後使用和銷售他人軟件等情形。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馮剛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馮剛先生髮表了題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司法保護最新動態及熱點問題研究”的演講。
馮剛法官首先介紹了軟件審判級別管轄問題,他介紹:“計算機軟件合同糾紛一審級別管轄由中級法院調整到基成法院;計算機軟件侵權案件管轄由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轉到高級法院”。接下來,馮剛法官以實際案例講了有關工業設計軟件、開源原件、懲罰性賠償等熱點問題的審判思路。在演講中,馮剛法官也特別強調了:“有些軟件的源代碼非常長,可能達到幾千頁時,傳統的登記方法可能只涉及對軟件的部分內容進行登記。這種做法可能不足以證明整個軟件代碼的權屬,尤其是在缺乏其他輔助證據的情況下”。
此外,馮剛庭長在談及軟件著作權案件的分類時,馮剛指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將軟件著作權案件分爲權屬糾紛、侵權糾紛和合同糾紛三大類,並進一步細分爲單純傳播、最終用戶使用、抄襲剽竊、破壞技術保護措施和出租等侵權情形。
他還提到,合同案件在軟件侵權案件中的改判率較高,強調了律師在提供法律服務時,若能結合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則能更好地體現服務價值。
最後,馮剛討論了懲罰性賠償問題,強調了最高法院對知識產權案件中懲罰性賠償的重視,並分享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相關案件中的裁判實踐。
中軟協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聯合信任時間戳服務中心董事長張昌利
中軟協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聯合信任時間戳服務中心董事長張昌利在本次論壇上發表了《軟件代碼權屬的證明之道》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張昌利先生首先介紹了軟件代碼侵權的5種常見方式:“直接複製與盜版銷售、不當使用與未經授權的二次開發 、模仿與混淆(外觀設計、用戶界面、功能實現)、逆向工程與反編譯 、侵犯專利權與商業秘密”。接下來他講了目前軟件行業軟件代碼泄露的常見途徑:“內部人員失誤或惡意行爲:離職員工帶走代碼、權限濫用、未加密存儲等;外部攻擊:黑客入侵、供應鏈安全漏洞、合作伙伴管理疏漏;開源社區與社交媒體:誤發佈、不當分享、代碼託管平臺安全漏洞; 設備丟失或被盜:未加密移動設備、雲服務賬戶被破解”,這些問題的存在,讓軟件企業時刻處於被侵權盜版的風險之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張昌利先生迴應了兩位法官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利用可信時間戳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解決軟件代碼自產生時起就立刻認證,解決了全部代碼歸屬的證明問題。這種方式已經被司法廣泛認可,在出現糾紛時,軟件企業可以出具全代碼內容的權屬證明。這種證明方式不僅可以用於軟件著作全糾紛,同時也可以成爲軟件商業秘密案件的關鍵證據。張昌利建議軟件開發企業要加強員工知識產權保護教育,防患未然,使用可信時間戳的SaaS或API接口服務,第一時間對代碼及各類開發文檔進行確權。
在演講中,張昌利特別強調,可信時間戳知識產權保護並非單一技術,可信時間戳作爲聯合信任提供電子證據服務的一個商標品牌,主要提供在先性證明和真實性證明。廣泛應用在電子取證、知識產權保護、電子簽名等場景。 他介紹到:“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已有9萬6千多篇裁判文書中的證據使用了可信時間戳的電子證據服務,這充分證明了可信時間戳的服務已經得到了司法機關的廣泛認可”。
聯合信任電子證據研究院研究員嶽韶華
在本次高峰論壇上,聯合信任電子證據研究院研究員嶽韶華髮布並介紹了《可信時間戳司法應用白皮書(2023年度)》。本白皮書的發佈,旨在深入探討和解析可信時間戳®在司法領域的應用現狀、立法沿革及未來發展趨勢,爲法律專業人士、知識產權工作者、司法機構及相關領域提供全面、客觀的參考與借鑑。
中軟協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副主任委員、天元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孫彥
中軟協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副主任委員、天元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孫彥先生就軟件商業秘密保護的實務難點進行了深入解析。
孫彥律師首先回顧了自己在軟件行業的豐富經驗,並指出了當前軟件商業秘密保護面臨的挑戰。他提到,與傳統的著作權保護相比,商業秘密保護在軟件行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是在人員流動導致的軟件侵權糾紛中,著作權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
孫彥先生指出,在軟件商業秘密保護實踐中,聯合信任可信時間戳®服務提供了顯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成本低:與傳統的公證取證相比,可信時間戳®服務的費用大大降低,爲軟件企業提供了一個經濟高效的版權保護解決方案。
2、便捷性與高效性:可信時間戳®服務可以即時在線使用,無需像聯繫公證員那樣等待預約,極大地提高了版權保護的效率和便捷性。
3、固定性與防篡改性:可信時間戳®服務能夠確保軟件代碼的時間固定和內容不可更改,這對於證明軟件著作權的產生時間和原創性至關重要。
在談到商業秘密保護的特點時,孫彥先生引用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指出商業秘密保護的客體包括算法、數據、計算機程序及其相關文檔等信息。他建議,在保護軟件商業秘密時,應重點關注源程序中的非公知信息,並採取相應的保密措施。
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法務研究院秘書長蔡治
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法務研究院秘書長蔡治先生就大模型技術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中的應用進行了精彩發言。
蔡治先生簡要介紹了北大法寶在法律科技領域的工作,並集中討論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在合同審查方面的應用。他強調了可信時間戳在確保電子數據真實性和存在性方面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務中“讀”與“寫”任務的潛力。
蔡治先生探討了人工智能輸出結果的法律分類,包括版權化可能性、權利歸屬確認,以及侵權責任主體的確定。他通過比喻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人工智能作爲法律主體的可能性,並分享了廣州互聯網法院處理的一起AI生成內容侵權案件,強調了在政策上對人工智能產業的保護和發展空間的重要性。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
在中國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高峰論壇上,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該委員會的成立標誌着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將進一步專業化和系統化。揭牌儀式上,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於慈珂、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馮剛、以及中軟協知識產權保護分會的副主任委員孫彥和張昌利等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專家委員會首批匯聚了38位來自軟件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包括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健、北京高文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正志、百度集團法務部杜劍波、華爲知識產權部北京分部部長閆新、北京市偉博(西安)律師事務所的高級顧問李自柱、北京匯仲律師事務所上海辦公室的高級顧問蘇志甫等。他們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經驗,將爲解決知識產權保護中的複雜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圓桌論壇現場
在中國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高峰論壇的圓桌對話以《AI時代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的機遇與挑戰》展開討論。對話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分會副秘書長董樹濤主持,首都知產服務業協會理事王章偉、廣東翰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趙俊傑、北京宣言律師事務所知產部副主任於春博以及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鄧超在圓桌對話環節做了精彩觀點分享問題。他們指出,面對AI技術的快速發展,確定軟件知識產權的邊界變得尤爲重要。同時討論強調了在軟件開發早期階段進行知識產權規劃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在AI時代下,如何有效管理軟件技術的知識產權問題。與會專家分享了對於AI生成內容的法律保護的見解,包括版權化、權利歸屬和侵權責任等關鍵議題。
此外,對話中還提到了美國在AI撰寫技術方案專利權方面的進展,以及中國法院對AI生成作品侵權判定的案例。他們討論了AI技術在創作過程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平衡法律穩定性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最後,對話的幾位專家呼籲業界和法律服務人員積極適應技術變革,擁抱變化,持續進行正確的知識產權保護實踐,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