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梅雨「痔瘡」要小心 中醫師建議喝水加這好物去濕

連日降雨不斷,室內溼氣重連帶「體內溼氣」也排不出去。中醫師陳博淵提醒,吃炸物容易積熱,讓痘痘症狀加劇,痔瘡也會變嚴重。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進入梅雨季,室內溼氣重連帶「體內溼氣」也排不出去。中醫師提醒,體內溼氣重容易出現皮膚溼疹、毛囊炎等溼熱症狀,體熱的狀況下不宜喝冷飲、吃炸物,否則積熱容易痘痘症狀加劇,痔瘡也會變嚴重,可在飲水中多加一、兩片薄荷清熱。

連日下雨民衆在外通勤容易淋溼,回到家若沒有好好除溼,恐怕一整天都活在悶熱水氣中。中醫師公會秘書長陳博淵表示,經過大寒、小寒的進補,部分民衆可能補過頭,體內熱氣過多時,加上氣候漸熱,沒辦法順利出汗,因此在雨季時容易「出疹」,許多溼熱症狀,像是香港腳、溼疹、毛囊炎等等症狀都會浮現。

溼熱的天氣不適合飲用寒溼的冷飲。陳博淵指出,民衆這幾天儘量避免喝太冰的飲料,由於體內溼熱,冷飲灌入不見得能夠解渴,反而傷及脾胃;油炸食物也應避免,否則跟體內的熱氣交互作用,容易造成排便溼黏,積熱下皮膚的痘痘會更加嚴重,若有痔瘡的民衆也會病竈加劇。

梅雨季溼熱要如何飲食?陳博淵建議,這幾天的飲食以「清利溼熱」爲主,薏仁、蓮子是重點排溼熱的食物,若排便不順暢可以增加「行氣理氣」的食物,像是紫蘇梅、陳皮梅等等,避免肚子脹氣,同時也可以幫助蠕動;要促進排便則可以多食白木耳,同時還能潤肺,以上都是甜湯中很好的選擇。

上班族容易疲累也要注意。陳博淵說,天氣溼熱有些民衆容易出現頭痛、感冒的狀況,主要以腸胃症狀爲表現,連帶也會有四肢困頓,身體感覺沉重又頭昏腦脹,這是會建議用藿香正氣散,加上其他單方食材,像是陳皮、紫蘇、薏仁、蓮子;或是芳香化溼的方劑,像是茴香、薄荷。帶點香氣就可以醒腦,建議民衆也可以喝水時加兩片薄荷,一方面聞到揮發性香氣可以醒腦,喝下後也可以化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