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控股闢謠柳傳志1億年薪:消息不實

(原標題:獨家|聯想控股闢謠柳傳志1億年薪:消息不實,去年已不再領取職務薪酬)

作者:劉佳 責編:胡軍華

伴隨着聯想集團終止科創板IPO,在高負債率下已退休的柳傳志約1億元的高薪酬也被外界所質疑。此前有消息稱,柳傳志在香港上市公司聯想集團拿317萬美元的年薪,其在2020年的年薪高達7603.5萬元,根據匯率計算,這意味着已經退休近2年的柳傳志擁有約1億元年薪。

10月12日下午,聯想控股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迴應稱,網傳“柳傳志先生退休後約1億人民幣薪酬”嚴重失實。此外,2019年12月31日,柳傳志從聯想控股退休,不再擔任公司董事及管理層之職,爲公司名譽董事長、資深顧問、戰略委員會委員,自2020年始,柳傳志先生不再從聯想控股領取職務薪酬,包括工薪、獎金、中長期激勵等。

聯想控股財報顯示,高管的報酬包括了薪金、酌情花紅(年度績效獎金)、中長期激勵、其他福利(主要包含基本社會福利及公司補充福利),以及退休金及僱員的退休金計劃供款。

資料顯示,柳傳志的收入主要來自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兩家公司。

其中,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聯想控股財報發現,2017-2019年柳傳志總薪酬分別爲3673萬、4061萬、7603萬元。其中2019年總薪酬遠高於往年,是因爲聯想控股向柳傳志一次性支付了2526萬元的退休金。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柳傳志的7603萬薪資包括了薪酬1600萬、酌情花紅2160萬、中長期激勵獎勵1143萬、退休金2526萬及其他福利173萬。在此後聯想控股2020年報中,柳傳志當年已不在高管序列,未披露柳傳志具體退休金金額。

在聯想集團方面,柳傳志早在2011年11月2日宣佈卸任聯想集團董事長一職,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同時兼任集團董事長。根據聯想集團財報披露,柳傳志在2009/10財年、2010/11財年、2011/12財年的薪酬分別爲228萬美元、344萬美元、317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聯想集團的財報是以財年而非自然年計算,每一個財年是從自然年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此後,在聯想集團高管薪酬表中沒有出現柳傳志的名字。此外,聯想集團每年支付給柳傳志的退休金爲150萬美元(約合960萬元人民幣)。

相關閱讀:

聯想發佈公告迴應科創板上市終止原因:財務信息可能失效

10月10日消息,聯想發佈公告稱,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失效,同時,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決定撤回中國科創板上市申請。

同時,聯想還強調,公司業務運營狀況良好,撤回申請將不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據悉,10月8日晚,上交所發佈公告,題爲《關於終止對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審覈的決定》。

該《決定》寫道:10月8日,聯想集團和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向上交所提交《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關於撤回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和《關於撤回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聯想集團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審覈。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2021年)1月12日,聯想集團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公告,宣佈董事會已批准可能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

今年8月份,聯想首席財務官黃偉明表示,透過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在內地科創板上市一事,正按照程序推進。聯想董事長兼首席營運官楊元慶也表示,“要一步一步走,只是時間問題。”到科創板上市進展順利。

9月30日,聯想集團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CDR)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信息顯示,本次聯想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8億份CDR,擬募集資金100億元。

一個國慶假期之後,聯想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終止科創板上市。(靜靜)

延伸閱讀:

聚焦聯想集團IPO審覈終止 科創成色遭質疑 鉅額高管薪酬受詬病

來源: 科創板日報

《科創板日報》(北京,記者 郭輝),昨日(8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登陸科創板上市的審覈狀態變更爲終止。

截至《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稿,聯想集團暫未就上市議程擱置的具體原因做出迴應。聯想集團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稱,將進一步發佈科創板IPO相關公告,“目前投資人等都比較關注這一突發事項”。

聯想集團於“十一”國慶節前夕披露回A登陸科創板IPO的招股書後,公司港股市場行情在10月4日開盤後即迎來連日的兩波上漲,較前日股價漲幅分別爲9.80%、4.90%。不過6日以來,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其中8日收跌4.76%,回落至每股8.81港幣。

黃金週期間,A股市場投資者對聯想集團招股書的解讀也進一步深化。作爲2019年和2020年連續霸居全球PC市場首位的中國科技企業,聯想集團瞄準科創板上市、進行大額募資、推動業務轉型,展露雄心的同時,在科創板上市準則的披露要求下,此前的技術積澱和業務發展,也一併攤開在了公衆視野前。

聯想集團此番登陸科創板,保薦機構爲中金公司。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中金公司今年以來共計有包括聯想集團在內的九個科創板IPO保薦項目審覈終止,申報企業包括吉利汽車、雲知聲、天廣實生物、吉凱基因、天地環保等,且多在上交所問詢環節撤回申報或保薦。聯想集團從提交招股書,到撤回上市申請或保薦,前後不足十天,發行人科創成色或爲促成這一狀況的關鍵。

科創成色有待進一步論述

招股書顯示,聯想集團2018/19財年、2019/20財年及2020/21財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爲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120.38億元,累計超過300億元。對比公開數據顯示,聯想集團年均超百億元的研發投入規模,爲目前科創板已掛牌和已申請企業中最高。

不過,考慮到聯想集團報告期內每財年分別爲3423.83億元、3526.76億元和4116.20億元的營收規模,看似高額的研發費用,佔比卻被稀釋至2.48%、2.63%、2.39%。若溯至2015年至2017年的數據:3.32%、3.16%、2.81%,還可見到整體較爲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聯想集團本次向上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屢見這家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全球PC巨頭,將成立剛滿十年的小米集團作爲其可比公司。

小米集團過去主營手機等智能硬件設備,近三年研發費率分別爲3.30%、3.64%、3.76%,年均高出聯想集團一個百分點左右。不過聯想集團認爲,二者研發費率數據“不存在重大差異”。

此外,招股書列明的另一家可比公司——主營服務器業務的浪潮信息,同樣的一組數字分爲3.72%、4.55%、4.18%,與聯想集團顯示出更爲明顯的差距。聯想集團在招股書中對此解釋道,主要系浪潮收入整體水平較低、體量較小,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發、生產、銷售協同效應。

資本市場研究人士劉君明認爲,從全球供應鏈角度來看,聯想集團通過收購IBM、摩托羅拉、FCCL、System X的服務器或智能硬件設備業務,在細分領域與小米、浪潮的量級不可相提並論。反觀惠普、戴爾等公司的研發費用、資產狀況等,與聯想集團更具有可比性。

從惠普公司已公佈的研發費率來看,2018年、2019年數據分別爲2.55%、2.61%,與聯想集團較爲接近。

雖然公衆或投資者對聯想集團在研發投入方面存在質疑並抱有更多期待,不過公司多項數據仍符合現行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列明的“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一”。

具體而言,在累積研發投入、研發人員佔比、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以及近一年營收額等要求方面,聯想集團至少符合科創屬性評判標準。

在聯想集團於10月8日科創板IPO審覈狀態變更爲“終止”之前,《科創板日報》記者接觸到的人士均預計其依靠現有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回A股上市,即便是選擇科創板,也不會受到太大的阻礙。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集團此次於科創板IPO,擬募集資金高達100億元人民幣,募投項目包括雲網融合、數字化智能服務、產業戰略投資,疊加聯想此前的多次公開聲明,集團業務轉型的戰略意圖明顯。相形之下,傳統業務顯得有些沉重,此次或成拖累集團於科創板順利上市的原因。

聯想集團過去的主營業務仍爲PC,在2020/21財年的營收佔比近80%,而數據中心業務過去三年營收佔比爲11.80%、10.84%、10.42%,並非大頭。即便此行在科創板上市審覈進展順利,在上交所問詢階段,募投項目與主營業務、核心技術的相關性或仍爲關注重點,而招股書中就此問題的論述僅有一頁。

此外,從聯想集團在招股書中具體羅列的公司核心技術/產品名稱來看,技術及專利壁壘也是需要在問詢階段向投資者、上交所進一步闡明的內容。

以其智能設備相關核心技術爲例,聯想集團目前持有的相關專利涉及到的技術領域爲核心零部件、新材料和新工藝、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等,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電池和電源管理技術、智能天線技術、柔性轉軸技術、音視頻輸出技術等,難與公衆或投資者認知中智能硬件設備的“核心技術”完全對應。

對比思考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這一定位,聯想集團借已有市場優勢,以佔比不高的業務爲切入口,在營收、研發人員、專利數量、研發投入等方面的科創屬性要求上,處處降低身格來擠入市場究竟是否合適,也是有待國內資本市場及監管層博弈、研究的內容。

高管薪酬與資產狀況受公衆熱議

在2020/21財年,聯想集團共實現營收4116.2億元,稅前利潤爲120.23億元,招股書披露數據顯示,其中的9.34億元人民幣被用於所列集團30名董事、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薪酬支付。有人士質疑,聯想集團高管薪酬水平似乎過高。

據聯想集團的薪酬政策,董事和高管的薪酬主要分爲固定薪酬、獎金及長期激勵計劃,其中長期激勵以公司股份增值權及受限制股份單位組合的方式支付獎勵。

從事企業上市業務的法律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解釋,以上薪資構成基本是A股上市企業高管的“標配”,上市公司薪酬披露通常均爲短期薪酬形式的年薪。而通過持股平臺形式獲得的長期薪酬,由於具有不確定性,不會被計入在內,但在會計上被算作股份支付,作爲“費用”支出每年按照公允價值均攤。“從聯想集團招股書來看,所述的股份增值權相當於分紅”。

如今小米集團市值超5300億元港幣,近乎是聯想集團現市值的五倍,在2018年登陸港股市場之初,雷軍薪酬也一度成爲巷間熱談。小米集團招股書顯示,2015至2017年,小米集團董事的酬金總額分別爲零、零及零。而在小米最新的2020年年報中,公司五名薪酬最高人士的薪水額度進一步披露,薪酬最高的一名員工薪水在9900萬港幣至9950萬港幣之間,不過雷軍等董事或高管的薪酬水平並未列明。

同爲港股上市公司的騰訊控股,如今總市值超4.6萬億港幣,公司今年半年報披露的馬化騰基本薪金不到850萬元人民幣,不過其中並不包含股份支付、津貼福利及退休計劃供款等薪酬構成。而騰訊2020年財報顯示,馬化騰去年總薪酬近5900萬元人民幣,即便如此仍不及公司去年薪酬最高的員工,其薪水在11.55億港幣到11.56億港幣之間。

前述法律人士介紹,由於A股、港股、美股關於薪酬披露內容不同,不同公司會計準則、薪酬政策不一,再加上上市公司高管資產結構普遍較爲複雜,想要通過橫向對比評判某家公司是否給予了高管過高的薪水較爲困難。

聯想集團後續是否需要就投資者關注的薪酬問題進行進一步披露?“其實公司在A股上市按照指引披露相關信息即可,預計上交所不會就高管薪酬問題做進一步問詢,歷史上這樣的情形幾乎未見”。

資本市場研究人士劉君明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上市公司高管薪水定額只要經過董事會同意即可,沒有高與不高之說。

聯想集團招股書還顯示,近三年來公司負債率攀升,2018/19財年至2020/21財年,分別爲86.34%、87.37%、90.50%。

對比惠普公司2018年和2019年103.56%、106.42%的負債率數據,劉君明認爲這或許是業內普遍的經營環境和業務模式所致。聯想集團則表示,公司資產負債率高於可比公司平均值,主要系公司近年來大規模股權融資較少,根據經營需要靈活進行較多債務融資所致。

具體來看,聯想集團在最新一財年總負債爲2259.22億元,其中流動性負債佔比爲79.6%。應收票據爲58億,借款約爲46億,兩項合計佔流動負債的比例爲5.8%,佔流動資產的6.8%。其餘流動負債中,主要爲應付貿易賬款、其他應付賬款及應計費用等經營性負債。在非流動負債中,借款佔流動資產的比例爲14.1%。

此外,在代表公司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指標方面,聯想集團與惠普公司數據仍十分接近,但低於小米和浪潮。聯想集團稱主要系公司應付貿易賬款和其他應付賬款金額較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