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不穩 臺灣第6缺待解
最近全國工業總會發表了「二○二四年工總白皮書」,過去曾多次提及的「五缺」問題如今似乎更加嚴重。其中有些導源於天然因素,比如缺水及缺地,深受臺灣天然地理條件及土地面積影響;但缺電、缺工、缺才的問題,則更多要仰賴政策的修正,纔可能沉痾得治。
以缺電而言,由於再生能源發展落後,加上核電持續退場,產業界及大衆都對是否能穩定供電充滿疑慮。尤其臺灣高科技產業,包括半導體、5G通訊、電動車等都是用電大戶,現在政府又要積極發展AI,電力的需求將會更高。近來我的好友童子賢董事長力主政府應重新思考「非核家園」政策,因爲核能的技術日新月異,且符合國際減碳要求,歐美諸多先進國家已重新擁抱核能,藉由新核能的引進,可提供穩定電力,終結缺電隱憂,維持臺灣產業競爭力。
至於缺才缺工則已是產業常態。臺灣人的就業觀念改變,年輕人不太願意從事勞動力工作,加上工資低難以吸引就業人口,整體勞動參與率低。而缺才更深刻影響國家競爭力。臺灣產業龍頭的半導體業就已面臨人才短缺窘境,遑論其他科技產業及傳統制造業。我們的高等教育一直爲經費有限所苦,教職人員待遇也和鄰國相差甚遠;政府除應增加每年大專院校教育科研預算,也可考慮將功能重疊的研究機構如中研院或新成立的半導體學院等予以整合,透過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能量與品質。
此外,臺灣目前的高等教育弱化了STEM基礎教育,導致相關畢業生及留學生大減,素質也日漸低落。如果情況持續惡化,我們高等教育的人才將無法因應產業發展需求,那麼不單單是半導體,臺灣高科技產業整體優勢及前景將受到很大影響。全面提升國內STEM人才的水準是當務之急。除了國家資源挹注,政府也可透過減稅或抵繳等方式激勵企業金援大學STEM相關科系,或提供獎學金鼓勵青年學子投入此領域,甚至出國留學,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另外積極向國外引才也是充實人才庫的管道,政府必須鬆綁法令,讓國外菁英願意來臺灣實踐他們的理想。
最重要的是兩岸關係議題。早在二○一七年起,我就提出臺灣的「五缺」固然嚴重,但其實還有「第六缺」纔是掐住經濟發展的咽喉,那就是缺乏「穩定的兩岸關係」。一旦兩岸關係陷入緊張,那麼即使內部「五缺」都已補足,但面對戰爭的風險威脅,有誰會甘冒風險到臺灣來投資?兩岸關係每況愈下,第六缺影響愈來愈明顯。最近中國大陸陸續取消ECFA多項產品關稅,臺海也被視爲是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之一,甚至CNN還以「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變得更加危險」來形容。不論從經濟或政治上來看,第六缺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
最近報載政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預計培訓四十萬可恃民力,目標之一是「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賴總統也數度表明臺灣要積極「備戰」。當然增加自我防禦實力是必要的,但我們都不希望真正發生戰爭,因爲一旦戰火點燃,臺灣數十年來的基業盡毀,焦土殘垣如今日烏克蘭。因此政府要以「避戰」爲出發點,改善兩岸關係,降低臺海戰爭的機率。尚盼朝野能有共識先解決「第六缺」問題,畢竟只有放下成見,拋開敵視,才能讓臺灣有足夠的力量躋身世界舞臺,讓產業有發展的空間,也讓全體國民均能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