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已到脫鉤邊緣

(圖/Shutterstock)

近十年世界進入慢全球化浪潮,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後,更因全球交往凍結而有逆全球化的說法,這個外在環境變化也深深衝擊兩岸關係。而且當全球化回溫後,兩岸經濟社會互動依然欲振乏力,甚至已到脫鉤邊緣。

根據DHL發佈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新冠疫情帶來全球連結短期下挫,疫情對兩岸貿易的影響則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疫情頭兩年兩岸貿易呈現兩位數成長,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在2021年甚至達到歷史新高。但從2022年開始下滑,2023年上半年居然出現兩位數衰退。

同時,兩岸民衆往來大幅萎縮,比全球人員移動減少更爲嚴重。赴大陸工作人數疫情前有將近40萬人,到2021年減到16萬人。赴大陸旅客也急劇下降,從疫情前一年超過400萬人到2021~2022年掉到每年20萬人以下。至於大陸民衆赴臺,疫情期間人數驟減,今年雖微幅上升,專業交流仍未超過1千人,商務交流則超過1萬人,但與過去9萬、10萬人相去甚遠,而大陸觀光客來臺則完全掛零。

目前後疫情時代兩岸關係與世界的「再全球化」呈現兩方面悖離。一是兩岸貿易與全球貿易的悖離。2023年上半年全球貿易緩步成長,兩岸貿易卻兩位數衰退。而且過去兩岸貿易受臺灣對大陸投資驅動,但今年上半年對陸投資緩步成長而出口卻大幅衰退。另外,兩岸民衆來往數量的萎縮也和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趨勢脫節。2023年第1季全球國際旅客已回到疫情前的80%,然而兩岸間人員流動仍相去甚遠,可以說,兩岸關係正邁向脫鉤邊緣。

兩岸關係走到脫鉤邊緣,對於大陸和臺灣都是警訊。這些年中國大陸過急於推進統一,以及對臺過於頻繁的軍事演習,嚴重影響臺灣民衆前往大陸的意願。如此,反而導致和平統一愈來愈不可能。

從臺灣的角度來看,降低對大陸經貿依賴和切斷與大陸社會的聯結,固然可讓致力「脫中」的蔡政府和臺獨工作者雀躍,但請別忘記,兩岸聯結也是臺灣安全的屏障。當兩岸聯結單薄如紙,大陸對臺動武的後座力也會隨之下降。更進一步說,當大陸只剩下武力統一的選項時,臺灣只會更危險不會更安全。

要讓兩岸走出脫鉤邊緣,恢復人員移動是關鍵。而要推動兩岸民衆來往,除了改變既有的限制性措施外,兩岸還需要更重視非物質文明建設,強化相互吸引的軟實力。這些包括提供透明、明確和不歧視的法律環境,和用正向行動改變民衆心中的恐懼和負面認知,把疫情期的惡意螺旋扭轉爲相互肯定與接納的善意螺旋,重建讓兩岸互利雙贏的社會連帶。(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