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緊張凸顯能源風險 彭博示警:臺灣反核「不再有利」

綠營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逼使核四電廠遭到封存,彭博社認爲這決定對臺灣不再有利。(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接受外媒《彭博社》專訪表示,政府對新核能技術態度「非常開放」,希望臺灣能跟上全球趨勢及新核能技術,並強調在2030年前,臺灣產業用電的供應不成問題。此言論被解讀爲,民進黨政府針對近幾年吵得沸沸揚揚的核能議題,做出迄今爲止最強烈的暗示,表示政府可能正重新考慮立場,並可能逆轉。《彭博社》則點出臺灣在能源政策上面臨的經濟及防衛風險,認爲臺灣官方對反核立場將會軟化。

根據《新頭殼》報導,針對臺灣是否該使用核能,《彭博社》今(22日)從另一觀點分析:臺灣是中、美大國博弈局勢的戰略核心,而被視爲臺灣核心產業的半導體業,對能源的需求正在飆升;同時,臺灣緊張的電力供應狀態,正威脅着經濟成長。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月說「我們需要在臺灣獲得更多的電力」,日前更直言核能是很好的能源。

《彭博社》指出,臺灣政府的反核立場,也引發了反對團體(擁核方)、國防分析師和主要商界領袖批評。所有人都示警,臺灣由於依賴煤炭和天然氣的進口供應,在兩岸對抗之下,中國大陸海軍可能會封鎖這些物資的進口,進一步使島上面臨能源和安全危機風險。

此外,菲律賓與韓國也同意評估國家已封存核電廠的恢復情況,而中國大陸則在8月批准了11座新反應爐,投資額約2200億元人民幣(310億美元)。即使是在上次重大核事故發生地的日本,該國最大的商業遊說團體也呼籲政府考慮擴大核電容量,「而這讓臺灣處於一個孤獨的境地。」在臺灣民衆支持下,政府2014年暫停了核電計劃建設,且封存了核四廠,《彭博社》強調,「這看起來不再是一個對臺灣有利的決定。」

《彭博社》表示,能源短缺的可能性,已促使國民黨等反對黨主張延長核電廠的壽命;七月,議員們花了幾個小時討論是否要改變島上逐步淘汰原子能的計劃,但沒有得出任何結論。「而這場辯論可能象徵,官方對反核的立場,將開始更廣泛地軟化。」

PTT鄉民表示「青鳥:出征彭博!」、「同路媒」、「臺灣就捨本逐末」、「遲早被民進黨跟塔綠斑害死」、「你要核能,黨要怎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