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親》來自大嶝島的兩封家書

大嶝陽塘村送金門夏興家書。(作者提供)

民國79年11月,我第一次登上金門島,進行金門民間文學的田野調查。因緣湊巧,認識了熱心助人、人稱「臭屁叔」的林火才先生,從此成爲長達二十年的忘年之交。

民國100年5月,林老先生病故,當年我曾特地前來金門追悼,並在他兒子、媳婦的同意下打開了他留在人間的一口戲箱子,發現箱子裡有他各種重要物品和兩封別人的家書,我記得它們都是從福建廈門大嶝島的陽塘村送出來的,收件人分別是金湖鎮夏興村的陳先生和金沙鎮呂厝村的張先生。

這兩封來自大嶝島的家書,怎麼會到林火才先生手裡?我來不及問他。當我看到它們的時候,心想大概是送不出去吧?我們的臭屁叔果然是位重然諾的漢子,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送不出去的家書他仍妥善保管,並準備日後歸還給寫信者。

那來自大嶝島的兩封家書,我儘管拍了照片,但總覺得那是別人的隱私,所以始終未予細讀。

不過,當我今年二月起長住金門之後,常常經過呂厝,還仔細拜讀過王水彰所着《金門呂厝村史》,既然那來自大嶝的兩封家書中的一封,明白寫出收件人張先生住在呂厝XX號的張先生,那麼不如我還是去呂厝村一探究竟吧!

到了呂厝XX號之後,一問之下,果然是張先生的舊居無誤。綜合粗略訪談的結果,得知原來住在大嶝島陽塘村的張先生,於民國38年隨國民黨軍隊來到金門島,之後兩岸隔絕,他回不去,後來便在這邊的島上成家,生兒育女。據說,他早已於民國79年病逝。

關於那封要寄給呂厝張先生的大嶝家書的內容,我最近翻找出來,看到寄信者乃是張先生在大嶝的元配謝氏。謝氏自署爲妻,仍稱張先生爲夫君,此信寫於1989年12月10日,這並不是他們之間第一次通信。在此之前,張先生曾與大嶝謝氏和住小嶝的女兒通過信,也曾返鄉與那頭的家人見過面,並出資修建舊厝。

謝氏家書除了關心張先生風溼疼痛和金門小女兒是否出嫁之外,末尾寫道:「一別四十餘載,難得四代同堂,見面時間短促,別後曾孫念不絕口,故此,我前給你寫信,要你和家人回鄉過年,此事若能如願,也是蒼天保佑。我雖知你在金門子孫有孝……只有咱都是七十以上的年紀,難得幾回見面機會,尤其離別四十餘年,家中大小想念心切,期待歡度一個大團圓的新春佳期,故此望你量力而行,珍重身體爲要。」

另一封也是來自大嶝島陽塘村的家書,我亦一併細看,原來是張姓兄妹代替過世的母親(從金門嫁到大嶝),寫信給舅舅陳先生,稟報張家幺弟即將結婚的消息:「不容易的是金門的親人,尤其是母舅、母妗在這一水之隔,可謂是千里迢迢之遠。對此,在今日已能通音之際,怎能沒告訴舅舅呢?我們希望的是舅舅的迴音、祝福和安慰。」

大嶝、金門二島只有一水之隔,陽塘村又是大嶝島上最靠近金門的海邊村莊,偏偏戰火無情,從金門嫁過去的女兒一直到死都回不了孃家;可嘆造化弄人,被迫離開妻小四十年的丈夫終生定居在距離陽塘村最近的呂厝,會不會其實正是一種刻意的選擇呢?

我佇立在呂厝六甲鶯山廟前,眺望近在咫尺的大嶝,實在很難想像分隔在兩個島上的夫與妻,姊與弟,四十年內曾有過多少回的張望?多少次的神傷?

面對時代造成的人倫悲劇,熱心助人的臭屁叔把來自大嶝島而送不出去的兩封家書,一起收藏進他最珍惜的那口戲箱子裡,他的心情我似乎更能領略了。(陳益源/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本文來源:《金門日報》)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