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關係惡化 中國發往美國貨櫃佔比減少
日經新聞指出,因中美關係惡化等因素,中國發往美國貨櫃佔比減少。(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國發往美國的貨櫃運輸航線,存在感迅速減弱。2022年,在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中,中國大陸和香港所佔的比例創出21年以來的新低。原因除了中美關係惡化,還有新冠疫情及中國經濟停滯的影響。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海事中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亞洲發往美國的貨櫃中,出發地爲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佔比爲57.1%。這是2001年以來的最低,比最高的2007年低12.8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2月,比例降至55.9%,創下2000年以來新低。
報導指出,原因在於2018年前後開始的中美貿易摩擦趨於激烈,美國接連對中國產品提高關稅等,使中國對美出口下降。在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美國的居家消費造成貨物需求猛增,滯留在港口的船隻導致供應鏈堵塞。
進入2022年以後,在其他國家放寬防疫對策的情況下,中國加強了疫情防控措施。工廠停產等經濟活動停滯現象長期化,中國的出口進一步下降。目前,對中美摩擦和臺灣發生緊急狀況的警惕性依然很強,這是來自中國的運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相比來說,東協(ASEAN)發往美國的貨櫃不斷增加,2022年的份額達到23.5%,創出2000年以來新高。截至2023年2月,佔比保持在23.4%。一家大型貨櫃船公司表示,「對中國風險提高警惕的貨主增加,出現了把生產基地從中國遷移到越南的例子」。
一般而言,東亞的貨櫃船橫渡太平洋,在美國西海岸卸貨。而日本海事中心研究員後藤洋政表示,泰國、越南等中國華南地區以西的地區「經蘇伊士運河向美國東海岸運輸更近」,他分析稱,隨着東協出口增加,尋找中國以外生產基地的「中國+1」(China Plus One)的趨勢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