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浪費豈止在餐桌

原標題:糧食浪費豈止在餐桌

杭州日報評論員 翟春陽

浪費糧食豈止在餐桌?其實更確切地說,浪費糧食最厲害的真的不在餐桌。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近期一項研究顯示,每年我國蔬菜、水果、水產品、糧食、肉類、奶類、蛋類七大類食物按重量加權平均損耗和浪費率合計22.7%,約4.6億噸,其中生產流通環節食物損耗3億噸,消費環節浪費1.6億噸。3億噸與1.6億噸之比提醒我們,節約糧食不僅要持續推動“光盤行動”,還要在更大層面進行系統治理。

節約糧食,不是一道簡單的問答題與算術題。到餐館吃飯,“點菜少點,不夠再添”,這道理大家都懂。但對廣大菜農、養豬戶等食品生產者、供應者來說,可能並不能確切預測這個市場的需求量究竟有多大,蔬菜爛在地裡的事情並不少見,“穀賤傷農”的例子更是自古就有。新華社的報道曾說,收割機作業過程中都會產生相當數量的穀物損耗。這讓我想到我的童年,那時候糧食很珍貴,每到麥收季節我就到田間拾麥穗,秋冬季則到秋收過的紅薯地扒紅薯。但時代不一樣了,成本與收益的比重不一樣了,當菜農放任蔬菜爛在地裡的時候,你看到的是“浪費”,菜農們看到的則是把損失降到最低——不“浪費”這些蔬菜,就得付出更多的成本。那些批發商、零售商以及倉儲、物流也一樣,大家首先看重的依然是成本與收益之比,“賣一車爛半車”誠然令人可惜,但爲了避免爛半車而加大投入,投入又遠遠超過“爛半車”的損失,那麼又有誰願意這麼做呢?

研究發現,我國每年生產的水果蔬菜從田間到餐桌,損失率高達25%至30%,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國果蔬在保鮮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1%至2%。而從冷鏈流通率和冷鏈基礎設施來看,我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美國和日本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超90%,我國同類產品冷鏈流通率僅爲35%、57%、69%。以上這些數據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冷鏈物流設施不足導致的浪費,然而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如果食品(比如蔬菜)供過於求,冷鏈再完善又有多少意義?

所以纔要說,節約糧食、消除浪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點發力、系統治理,既要盯緊餐桌這個最末端,又要重視生產、倉儲、物流、加工等各個上游端口,同時提高供給側預測市場需求的能力。還有一點值得強調,中國已經實現全面小康,食品的精細化、精緻化、營養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提升、消費理念包括健康理念的更新,其實也都是減少糧食浪費的應有之義。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