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鑑·日本】記者觀察:應對老齡化社會 日本有何高招

記者觀察:應對老齡化社會 日本有何高招

劉春燕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達3625萬,比去年同期增加2萬,占人口總數的29.3%。作爲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日本在適老化制度建設方面有一套相對成熟的做法,護理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被視爲“三大法寶”,作用至關重要。

【制度建設完善】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佔比超過7%,一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早在上世紀70年代即邁入老齡化社會。據聯合國數據,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與總人口之比僅次於摩納哥,居世界第二。

1989年,日本總和生育率創下歷史新低,少子化問題進一步引發關注,“養老難”受到政府重視。2000年,日本出臺《護理保險法》,確立了強制性護理保險制度。自此,護理保險與已確立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並稱日本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三大法寶”。

護理保險制度把老年人護理問題納入社保,致力於實現護理社會化。依據《護理保險法》,醫療保險參保人須從40歲起在繳納醫保的同時繳納護理保險,並且65歲起繳納護理保險的比例還會大幅提高。參保人在自理能力受限時,可以依據健康狀況享受不同級別的護理服務。

從行政管理方面看,護理服務的提供方既有都道府縣層面指定、監督、指導的較大機構,也有市町村層面自行指定、監督、指導的更貼近社區的小型機構。

從服務內容和形式看,首先是居家療養上門護理,由機構提供上門照料、協助洗澡、康復訓練等各種面向居家老人的護理服務。其次是通勤型日間護理服務,護理機構通常提供迎送服務,有專車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也有由家人接送或老人自行前往護理機構的形式。在日間護理中心,老人可以就餐、接受康復訓練、在專業人員協助下洗澡,參與手工製作、茶飲等娛樂社交活動。日間護理中心的服務既可以減輕家人的護理負擔,還可以增加老人走出家門、接觸社會的機會。

根據身體狀況,老人還可以短期或長期入住養老護理服務機構,接受全天候護理服務。入住公立養老護理機構需要資格審覈並排隊等名額,通常比較難。除護理保險提供的公共服務外,日本還有勞務派遣、私立養老院等各種市場化機構提供護理服務,這些服務部分或完全納入保險,或完全不納入保險。

專家認爲,日本護理保險制度基於“自立援助”理念,通過強制入保和護理社會化,使大部分需要幫助的老人轉爲居家養老,有助解決養老機構數量不足的問題。與此同時,日本鼓勵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民營養老服務機構成爲社會化養老的重要組成部分,緩解了公共服務資源短缺狀況。

【產業發展成熟】

在日本,記者發現相當大一部分公共服務和市場是以老年人爲中心,適老化商品和服務隨處可見,電視臺常常播放阿爾茨海默症等老年疾病的家庭護理知識,商超裡出售專爲老年人開發的各種商品……

隨着高齡人口占比不斷增加,日本科技界和產業界發現了老齡化危機中的機遇,銀髮產業和銀髮市場應運而生。業界加大力度研發,旨在開發能夠減輕醫護人員負擔、用較少人手幫助更多老人的設備或工具,或者讓有護理需求的老人利用適當工具和設備提高生活品質。

日本政府和專家認爲,銀髮科技及產業的發展或將成爲未來日本經濟重要增長點。瑞穗實業銀行《關於銀髮市場的“進化”考察》報告認爲,日本銀髮產業規模2025年將超過100萬億日元(約合5萬億元人民幣),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近五分之一,其中,醫療醫藥、護理及生活消費產業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35萬億日元(1.75萬億元人民幣)、15萬億日元(0.75萬億元人民幣)和51萬億日元(2.55萬億元人民幣)。

日本政府在2021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中指出,爲了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緩解人才不足,政府將在多個環節和階段提供必要支持以加速護理機器人開發和普及。目前來看,在醫療、護理、社會福祉等領域引進護理機器人等設備代替人力、減輕勞動壓力、改善人手不足困境已成爲一個重要思路。

除了護理機器人,日本政府正加大力度推動遠程醫療等數字技術在養老服務體系中應用。對難以獨自到醫院看病的老人來說,遠程醫療等數字技術普及可以實現對老人的定期隨訪。

【供需矛盾突出】

儘管日本很早就針對人口老齡化着手製度建設,養老服務體系比較完備,現實問題依然非常嚴峻。

首先,現實中不少實操層面的問題難以解決。由於享受護理保險服務需要分級認定,有實際困難確實需要護理幫助的老人遠遠多於有資格享受相應服務的老人,實際需求難以滿足。即使老人被認定可以享受一定級別的護理保險服務,還要根據被認定的類別和程度按比例自付部分費用。未獲資格認定或無能力支付自費部分都會導致一些老人無法享受護理保險服務,大量需求仍需家庭自行消化。

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近年來,日本每年因需要護理家人而被迫離職的人口在10萬左右。經濟產業省估算顯示,僅此一項產生的經濟損失約爲6500億日元(325億元人民幣)。“少年護工”(未成年人在上學同時還需看護家人)現象近期引起日本社會高度關注,成爲媒體高頻詞彙。

其次,隨着高齡人口越來越多,人力不足在養老護理領域表現得愈發嚴重,日本正試圖引進外籍勞動者以解燃眉之急。與此同時,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採取多種措施擴大護理人員隊伍、提高人員素質,其中包括向小初高各級學校宣傳護理事業的魅力、改善護理人員勞動環境、保障護理人員待遇、完善優先確保從事護理工作外籍人員長期就業簽證等相關制度、培訓新加入護理行業人員、加強對護理培訓機構的認證等。

此外,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遠程醫療普及較爲緩慢。這一方面是由於多數患者傾向於面對面醫療,另一方面是由於不少年齡偏大的醫生認爲操作遠程醫療設備比較麻煩,還面臨診療風險。新冠疫情期間,不少診所趁政府提供補貼引進了遠程預約管理、診療、結算等全套系統,但實際上很多系統處於閒置狀態。數字技術應用於遠程醫療在日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完)(新華社專特稿)

注:本文作者系新華社駐東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