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洋金牌戰」不只比羽球 路透:凸顯兩岸分歧漸深

▲「麟洋配」奪下奧運金牌,全臺歡騰慶祝。(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麟洋配」4日在巴黎奧運拿下羽球男雙金牌,全臺民衆一片歡騰。《路透社》形容,這是一場充滿政治色彩的比賽,也暴露出雙方更深刻的地緣政治分歧。

李洋、王齊麟在2021年東京奧運奪下羽球男雙金牌,如今又擊敗了中國對手王昶、樑偉鏗,衛冕冠軍寶座。

臺灣各地人們在公共場所架設螢幕,吸引成千上萬粉絲一同觀賽,許多人都渴望看到,在對抗已經抱回19面金牌的中國之際,臺灣也能夠贏得巴黎奧運第一面金牌。臺北火車站更涌入上千人,爲了「麟洋配」每一次得分歡呼,也爲了每次失分沉默。

▼上千民衆涌入臺北車站,爲麟洋配應援。(圖/翻攝自臉書/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

27歲OL賴愛琳(Irene Lai)與男友來到臺北火車站看比賽。她感謝李洋與王齊麟的奮戰,並且直言2人是國家的驕傲,「因爲政治局勢的關係,我們想要打敗中國。這是一次機會,能夠證明臺灣的實力,並且肯定我們的國際地位……我們的選手正在幫助我們獲得認可。」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也對臺北火車站的人羣說道,李洋和王齊麟的成就展現出臺灣精神,並且「讓世界看見臺灣」。

不過,由於國際奧委會(IOC)禁止包含政治訊息或支持未參賽國家的旗幟或標語入場,因此許多在黎觀賽的臺灣民衆,標語都被沒收,或者被迫把臉上的人體彩繪抹掉。

▲「麟洋配」完成臺灣羽球隊史首次男雙連霸紀錄。(圖/路透)

28歲工程師薛米娜(Mina Syue)想要爲「麟洋配」加油,但她的標語在被警衛使用翻譯軟體檢查之後,就被沒收了。自由工作者彭誠洋(Peng Cheng-yang,音譯)發現臺灣對上中國後,在最後一刻買票,遠從德國趕來現場,「來到這裡是一場政治行動,展示出我們是一個國家,支持我們的人民。我們不需要國旗,人民纔是重點。」

36歲臺北居民蔡丹尼(Danny Tsai)也透露,「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勇敢地在國際賽事中舉起我們的國旗,而不會被人搶走。」

住在紐約的教育工作者張克莉絲蒂娜(Christina Chang)也來到巴黎看比賽,但她抱持着不同觀點,「這不是一個政治象徵。我對於我們的第一枚金牌感到興奮,但中國也值得那枚銀牌。這就是奧運的美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