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登《新聞聯播》,釋放什麼信號?
11月2日晚,央視《新聞聯播》用一分半的時間報道房地產市場情況。
以下爲報道原文:
記者近日從住房城鄉建設部獲悉,受一系列政策影響,10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同比、環比實現“雙增長”,成交量增長從一線城市向更多城市擴大。
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國房地產市場監測系統”網籤數據顯示,從同比數據看,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網籤成交量同比增長0.9%,自去年6月份連續15個月下降後首次實現增長;二手房網籤成交量同比增長8.9%,連續7個月同比增長。從環比數據看,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網籤成交量環比增長6.7%,二手房網籤成交量環比增長4.5%。
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量的增長從一線城市向更多城市擴大。分城市看,廣州、深圳、南京、寧波等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增幅超過30%,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50%。分地區看,11個省份新建商品房網籤成交量同比增長,20個省份二手房網籤成交量同比增長。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從10月份數據看,在存量增量政策疊加的“組合拳”作用下,全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
17年來首次!“銀十”超“金九”如何看待?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表示,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住房市場,有着很強的季節性,因此傳統上很少會出現10月份的成交量超過9月份的情況。我覺得10月份的成交量出現環比增長,一方面當然是因爲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出臺的很多具體的政策,釋放了有針對性的特定需求,比如說一線城市限購政策的調整,甚至是取消,釋放了部分此前沒有資格購房人羣的需求。首付款的下降,也幫助此前部分交不起首付款的,特別是年輕人能夠開始購房。
與此同時,我覺得同樣重要的,甚至可能更重要的是,在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它釋放出了一個非常強烈的政策信號,可以說在市場中起到了比較強的提振信心的作用。相當一部分改善需求,甚至是首次置業的家庭,此前可能因爲信心不足,處於觀望狀態,這樣的信號對於提振信心,釋放這部分需求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一攬子政策顯成效
住房問題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係千家萬戶切身利益。近期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離不開有關部門統籌協調、各個地方迅速行動打出的政策“組合拳”。
促需求。取消或調減限購、取消限售等,降低購房門檻;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存量貸款利率等,減輕還貸壓力;開展百城千企商品住房促銷活動和方便看房活動,爲購房者提供優惠和便利。以近期存量房貸利率批量調整落地爲例,總體上將節省利息支出1500億元,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
保供給。充分發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推進保交房攻堅戰。這些舉措,既能使房企資金鍊緊張得到緩解、風險得到化解,也能解決購房人對房屋交付安全的顧慮、提振購房信心。
去庫存。支持地方用好專項債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人民銀行出資的比例由原來60%提高到100%等政策,加快推動商品房去庫存進程,保持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結構合理。
適時出臺的政策“組合拳”,爲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等提供了堅實支撐,促進市場信心進一步提升。
多地出臺新一輪穩樓市政策
近期,多地出臺新一輪穩樓市政策,內容涵蓋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等一系列內容。
10月30日,河南省商丘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的通知》,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文件提出,提高多子女家庭、引進高層次人才貸款額度。依法生育、撫養兩名及以上子女的家庭,以及符合商丘市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的人員,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可在本市最高貸款額度基礎上提高20%。同時符合以上兩種條件的人員,貸款額度可疊加計算。
陝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7部門日前印發《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各城市因城施策取消住房限購、限售、限價等方面的限制性措施,已取消的要全面落實到位,未取消的要抓緊評估,應調盡調、應取消盡取消。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優化調整住房公積金政策。支持繳存人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和購買保障性住房,使用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爲15%,提取與貸款金額累計不超過所購住房總價。對多子女家庭,有條件的城市可給予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相關支持政策。
保障性住房方面,杭州安居集團微信公衆號近日發文,杭州市安居集團有限公司發佈《關於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徵集通告》,徵集期限自通告發布之日起至2024年11月30日止。徵集範圍爲杭州市上城、拱墅、西湖、濱江、蕭山、餘杭、臨平、錢塘八個城區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含自持商品住房)項目。
來源:央視、華夏時報、人民日報、中國證券報、公開信息
--THE END--
本刊法律顧問:廣東南國德賽律師事務所 謝炎燊、陳慧霞
本刊文章及圖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刊發表文字、圖片作品並不代表本刊立場觀點/部分採用稿件因故無法聯繫作者,如有侵權請移步後臺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