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工坊讓中國職教走進上合國家(環球熱點)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賈平凡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年12月19日
第 06 版)
作爲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張“國家名片”,目前,魯班工坊已經在多個上合組織國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提供師資培訓和實訓場地的“技術驛站”到全方位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範本,魯班工坊不僅向合作國家輸送出與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相契合的技術技能,也將中國的職教標準、職教裝備、職教方案在上合組織國家推廣應用。
促進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共同發展的“技術驛站”
“我從來沒見過這麼棒的地方!這裡有學習大地測量專業所需的所有儀器,並且全都符合最新標準。”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學生博佐爾佐達回憶起自己首次上魯班工坊實操培訓課的場景,“工坊的老師讓我們利用全站儀拍攝並測距,我覺得自己肯定做不到,因爲我從來沒用過這樣的設備。但是老師堅持讓我和同學們試試,最後我成功了!”
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是中亞地區首家魯班工坊,由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與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於2022年3月開始合作建設,同年11月投入使用。工坊建築面積1138平方米,教學內容覆蓋塔技術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系等9個教研室13個專業,目前共有約1500名學生接受了培養。
“魯班工坊入駐,讓我們特別自豪。”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副校長沙赫里約爾表示,“得益於工坊的建設和來自天津專家的培訓,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的師生可以接觸並掌握大量在中亞地區還未得到推廣的現代化設備。這改善了我們大學的教育質量,並幫助我們培養能夠適應勞動力市場要求的人才。”
哈薩克斯坦魯班工坊於2023年12月9日試運行。魯班工坊試運行兩個月後,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專程前往視察。視察過程中,託卡耶夫特地用中文對中方院校的努力表示感謝,稱這樣的魯班工坊在哈薩克斯坦越多越好,並表示魯班工坊標誌着雙方合作領域進一步深化。
當前,除塔、哈兩國魯班工坊外,烏茲別克斯坦魯班工坊已於去年成功落地,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的建設也正在有序推進。作爲促進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共同發展的“技術驛站”,魯班工坊在中亞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解決就業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除了中亞國家,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的魯班工坊也十分引人注目。
設在印度金奈理工學院的魯班工坊,就是中印兩個上合組織成員國在職業教育領域成功合作的範例。魯班工坊在印度金奈理工學院十分醒目,學校主教學樓一樓分佈着魯班工坊6個培訓教室,教室裡充滿中國元素。
金奈理工學院是一所經印度教育部門批准的技術教育工程學院,現有3000多名學生和300多名老師。與中國職業教育合作,金奈理工學院的聲譽也在不斷提升。金奈理工學院校長斯里拉姆·帕塔薩拉蒂介紹,從2017年底開始,受益於魯班工坊項目,不少老師和學生到天津學習培訓,學校的職業教育水平也因此大大提升。老師在中國的培訓中感受和經歷了很多東西,比如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他們回到印度後開始教授給學生,並且自己也着手開發新興技術的課程。“我們的學生從中受益良多,不少學生進入大公司就職,開啓了成功的事業”。
今年1月末,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與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農工學院合作共建的魯班工坊揭牌。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居民職業教育和就業部部長杜博維茨基說:“希望通過雙方的互換交流,培養出更多現代化的農業人才。”隨後,俄羅斯多位職業教育院校的老師赴哈爾濱學習中國農機具的使用,培訓完成後回到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農工學院,教授當地1000多名俄羅斯學生,學生技術達到標準後可以進入當地的大型農業企業工作。
爲當地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
今年9月,烏茲別克斯坦魯班工坊在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揭牌,這是天津在海外建設的第24個魯班工坊,採用“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EPIP教學模式,是基於天津職教教學和改革經驗,創新、推廣而來的中國職教教學模式,通過實際工程項目引導學生,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縮短畢業生進入企業的磨合期。
以魯班工坊爲平臺,天津在全球推廣中國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在17個國家設立EPIP研究中心,推動精良的教學設備、優質的教學資源“走出去”。
只有真正瞭解世界發展對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才能制定出更爲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天津市魯班工坊研究與推廣中心副主任楊延說,魯班工坊始終堅持“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既爲當地培訓了一批海外專業師資,同時也開發了“金課程、金教材”,打造了智能製造、鐵路交通、中醫中藥等100餘門國際化專業課程,出版145部雙語教材,開發420本實訓手冊和活頁教材。
“魯班工坊突出‘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的特色,積極對接海外本土化用人需求。魯班工坊畢業生受到廣泛歡迎,當地企業、中資企業、跨國企業都到魯班工坊尋找他們需要的人才。”魯班工坊項目負責人代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王維園說,在對外技術合作的過程,中國院校盡力爲受援方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幫助受援方建設基礎設施,打好發展基礎,使優質職教資源更好惠及相關國家,培養了一批國際“魯班”。
“魯班工坊是植根於中華文化土壤,凝聚中華職教智慧,服務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公共教育資源和產品。”中國教育部魯班工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呂景泉表示,魯班工坊大獲成功得益於多方面的因素。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突出成就,爲中國職教創新發展和國際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實踐層面上,魯班工坊始終堅持的“五項建設原則”功不可沒:在“平等合作原則”的基礎上商討項目合作方式、專業整合設計等,消除了國際辦學中的不確定性;“優質優先原則”保障了優勢專業、優勢課程、優秀教師、優選資源的供給,確保高質量辦學;“強能重技原則”彰顯了對技術應用、技能訓練和工程實踐的重視,使魯班工坊具有強大吸引力;“產教融合原則”貫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達到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目標;“因地制宜原則”使魯班工坊在統一規範和標準的框架下,做到符合當地實際和當地需求,極具適應能力和活力。
將中國職業教育經驗和方案與世界共享
“魯班工坊通過與夥伴國家、友城和院校開展職教合作,採用共建工坊、學歷教育、職教培訓等方式走出國門,跨越山海,將中國職業教育經驗和方案與世界共享,帶動中國工匠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成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走出去’的一張‘國家名片’。”日前,王維園在“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專題論壇上說。
走進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映入眼簾的是對魯班的介紹和工坊成立的時間線。教室牆上掛着紅色的中國結,據介紹其由中方老師焊接完成,象徵中塔如同帕米爾高原般巍峨的友誼。
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清彬表示:“魯班工坊不僅加強了技能型和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爲雙方經貿合作提供急需的人力資源支撐,同時還爲中塔兩國搭建了民心相通、文明互鑑的橋樑。”
在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首期師資培訓中,中方教師團隊先進的職教理念、精湛的職業技能和無私付出的精神得到塔方教師的交口稱讚。塔方教師爲了參加培訓,優化自己的授課時間。有的教師主動放棄中午和節假日休息時間,積極向中方教師單獨請教並要求加練,這讓中方教師團隊深受鼓舞。
據李清彬介紹,師資培訓結業儀式上,塔技術大學爲中方培訓教師精心準備了由校長親筆簽名的感謝信。達夫拉特佐達校長親自爲每位中方女教師送上鮮花,爲每位中方男教師和赴塔工作組成員戴上了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帽子,表達對來自中國的好夥伴、好朋友的美好祝福。在培訓心得中,塔方老師用連夜自學的漢字寫下:“感謝你們陪我們在一起!”
魯班工坊的影響力不僅限於上合組織國家。據統計,中國已在亞歐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0多個魯班工坊,學歷教育累計培養學生近萬人,實施職業教育培訓超過3.1萬人次。
從埃及的開羅到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再到肯尼亞的馬查科斯;從泰國的大城府到印度尼西亞的東爪哇省波諾羅戈,再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拉合爾;從葡萄牙的塞圖巴爾到英國的奇切斯特……方圓相融的魯班工坊標識宛若來自東方的絢麗之花,朵朵精彩綻放,成爲中外人文交流中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