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輝達反壟斷調查 恐自損

大陸日前針對輝達四年前收購以色列晶片廠Mellanox的交易展開調查。圖/美聯社

中國大陸日前針對輝達四年前收購以色列晶片廠Mellanox的交易展開調查,顯示北京當局對於美國加強半導體管制感到不滿,進而升級報復行動。根據《巴隆週刊》分析,中國大陸此舉可能僅是作爲談判籌碼且恐導致輝達遭到罰款,但也可能適得其反,進而損害自己在併購審查的影響力甚至傷害經濟。

反壟斷機關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12月9日宣佈,他們將調查輝達2020年收購Mellanox一案,重點放在輝達是否違反自己承諾的反壟斷補救措施。此舉暴露出中國大陸對美國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管控的焦慮。美國愈是收緊出口管制,中國大陸愈可能針對指標性目標進行打擊,AI晶片龍頭輝達就是最好的箭靶。

《巴隆週刊》針對此案推演三種情境。首先是中國政府將此案作爲與美國新政府談判的籌碼。SAMR可能威脅對輝達祭出鉅額罰款,然後私下向川普表達「這僅是對拜登政府『魯莽』措施的迴應」,等到雙方對科技管制達成妥協後就撤銷調查。但川普政府應該不太可能屈服於中國脅迫行爲並撤回管制措施。

其次,若SAMR真的開罰,輝達可能會直接繳納罰款以保住中國市場,畢竟中國市場佔輝達營收的15%。至於罰款金額可能介於67億~560億美元之間。但中國大陸也可能意識到,他們仍需要輝達晶片。

最後則是中國討價還價策略失敗,SAMR面臨處罰輝達的壓力。這等於是向各大企業發出明確信號,那就是:配合美國出口管制將成爲中國開鍘對象。這可能踩到新政府與國會底線,導致中美對抗加劇。

這些情境引發更大的問題,亦即:若中國利用反壟斷工具進行報復(而非基於公平競爭的理由),美國與其他國家是否應該繼續承認SAMR在跨國併購案裡的否決權。中國對於需接受SAMR審查的企業設有年度營收門檻,但該機構仍可以國安爲由對低於門檻的交易進行調查。這讓北京在國際併購賽局能扮演攪局角色。

若美國認定中國濫用反壟斷機制,獲美國支持的企業可能不再承認SAMR的權威性,甚至挑戰相關案件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