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放棄疫情清零 金融分析師:經濟全面復甦尚需時間

疫情管控放鬆,車站不再查驗覈酸證明,北京車站的客流明顯增加。(圖/美聯社)

中國放寬疫情對策後,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產生期待的心理,雖然大陸電動汽車(EV)銷售增加,銅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疫情封控長達3年讓就業情況惡化,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仍然很強,金融分析人士認爲大陸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些時間。

《日經中文網》報導,在放寬管控後,由於不再需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北京市的高鐵站擠滿跨省的出行人潮。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安徽省黃山市與世界銀行的行長馬爾帕斯舉行會談時表示,隨着優化調整措施的落實,中國經濟增速將會持續回升。

野村國際(香港)指出,大規模封控結束後,14億人的巨大市場重啓,內需將恢復。美國高盛分析亦認爲,2023年經濟增長率將有0.3個百分點成長空間。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期貨價格已反映出外界對中國經濟復甦的期望,尤其是電動車產業相關的原材料。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等多位經濟學者和企業家建議,應將2023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爲5%以上,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的4.4%,並提出更高的增長目標以帶動經濟復甦。

報導說,股市也反應投資者預期復甦的心理, MSCI中國A股指數自10月底的低點至12月7日已上漲3成。香港恆生指數也止跌回漲,

不過,中國經濟能否如市場和專家預期的那樣全面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城市新增就業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青年人失業率達到近20%,仍高居不下。消費者信心指數仍處於最低水平,經濟好轉顯得緩慢。

報導說,疫情再次蔓延導致管控加強的風險也無法否認,美國銀行預測稱,「管控放寬將導致感染增加,有可能給2023年1~3月的生產和物流暫時帶來混亂」。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李智雄表示,即使出行限制放寬,是否增加消費或重返生產線都令人持懷疑態度。

至於廣受外國旅遊業期待的中國遊客,大陸相關人士表示,「促進拉動內需的國內旅遊處於優先位置,與外國往來的正常化仍需等待」。中國的出口也大幅減少,由於燃料漲價等原因,美國和歐洲的消費品需求增長乏力,復甦或將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