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人民幣再失守7.3 利大於弊

不少人認爲國家經濟的前景對貨幣的強弱有影響。過去,當一個國家出現重大轉變時,是有機會令當地貨幣大幅下跌,例如是英國公投脫歐後,英鎊大跌;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盧布大跌,當時市場人士憂慮兩國的前景,匯價首當其衝。

現時,中國經濟疫後復甦的速度未如理想,出口也大減,但轉變似乎未有如英國及俄羅斯般戲劇性。渣打人民幣環球指數(RGI)是評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指標,指標透過不同數據估計人民幣使用的情況。指標在7月份再創新高,顯示市場對人民幣需求或是有增無減。

影響匯價的因素,除了看貨幣的需求,也要考慮供應面。現時在全球多個主要市場之中,中國和日本一樣,都沒有嚴重的通膨問題,中國甚至乎出現通縮的風險,因此兩地都有空間採取一系列寬鬆貨幣政策支持經濟。政策方向和歐美等經濟體相反,近期兩地匯價不約而同,再創新低。

如我們早前在本欄所指,人民幣下跌支持中國商品出口,譬如近年火熱的電動車。中國過去多年維持貿易順差,弱人民幣或對整體中國有利。

寬鬆貨幣政策有機會推升通膨,一般而言通膨對發債者有利。從另一角度看,通膨是物價上升,是貨幣失去購買力。

例如,今年蘋果1元一個,100元可買100個;一年後通貨膨脹,蘋果2元一個,100元只可買50個。由於發債時本金是回定的,今年債權人借出100元,等同100個蘋果,明年還款時,100元只是值50個蘋果,而且通膨愈高,債權人喪失的購買力愈大。

中國債務問題嚴重,通膨若回升是間接幫助了發債的一方。不過,不少企業收入是人民幣,人民幣轉弱在償還美元債時,就較爲不利了。

寬鬆貨幣政策是中國現時的方向,人民幣前景仍然偏弱。不過,弱人民幣似乎是利大於弊。因此,我們認爲中國政府或是樂於看見人民幣有序下跌。

股市方面,目前距離十一黃金週不遠,今年十一黃金週爲中秋及十一的八天長假,因旅遊業及航空業和長假期的關係密切,今期就和讀者分享兩個行業的資訊。

先由航空業說起。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統計資料顯示,7月客座率回升至81.2%,爲自疫情開始以來的最高水平。另外,南方航空亦公佈於暑假期間,國內航線已回覆疫前水平,惟國際航線只恢復約2019年同期的50%水平,顯示後續存在一定復甦空間。

中國文旅部於8月初宣佈進一步擴大出境團隊遊目的地,包括熱門外遊地點,如美國、韓國及日本等等,預料將可加快國際航線復甦。

至於旅遊業方面,連續數天長假期,如春節、五一勞動節、暑假及十一等,均爲旅遊旺季。攜程公佈截至9月6日,國內旅遊產品預訂量按年增長近五倍,按周增長亦有63%,反映市場對於旅遊需求仍在釋放。本週所公佈的攜程上半年業績扭虧爲盈,復甦進度亦較市場整體表現爲快。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本次長假期可受惠以上所說的出境團隊遊目的地開放,近期股價受壓或爲投資者提供佈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