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不來觀光產值損失大 國政基金會促修法:每年開放100萬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4日舉行國家觀光政策年終檢討,邀產學界座談交流意見。(蔡明亙攝)

臺灣赴陸禁團令未解,旅遊業界期盼兩岸觀光全面開放,交通部訂今年千萬國際客來臺已難達標。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舉行國家觀光政策年終檢討,邀產學界座談,多名業者與學者皆提出,陸客爲重要市場,流失後觀光產值1年損失破千億,若要發展觀光,建議修法開放陸客,每年至少100萬人次。

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指出,2019年有1186.4萬旅客造訪臺灣,其中陸客佔271萬人,爲當年第一大入境市場,到去年僅22.6萬陸客來臺,排第10名。若依2019年調查,陸客來臺平均停留7.17天、每日消費199.3美金計算,去年流失248萬名陸客,觀光產值少了約1150億元。

陳宜民說,陸委會5月民調提及,8成民衆支持兩岸先從重啓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學位生來臺就學,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他說,若能將流失的陸客引回,不僅觀光業,周邊產業也能得到好處,但現在仍未見春天,僅金門、馬祖有回春跡象,但臺灣本島完全看不到,而且很慘。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2019年前陸客仍是最大市場,雖沒像馬英九政府時代多,但也是產值最高的市場,一名陸客的產值,是日韓客的2倍,消費額差不多,但停留天數是2倍,日韓客停留約3至3.8天,陸客約7.5天,產值差不多情況下,天數較長,一名陸客就可抵2名日韓客、3名東南亞旅客。

李奇嶽提到,現在仍存活的業者皆是挺過疫情,周邊國家都在衝疫後觀光,臺灣復甦情況卻比想像中慘,業界市場「體質要健康」,陸客是重要市場,如今觀光業復甦的天花板被打折,後續要如何突破,政府就要更大力推動。

臺灣今年經歷地震、颱風等天災,李奇嶽說,天災是短暫因素,最可怕是人禍,兩岸局勢緊繃下,日前大型不友善的陸方軍演,源自於政府對兩岸關係處理太粗糙,總統520與國慶談話就引發很多不必要的臺海紛爭,也使國外旅客對臺灣信心消退,現況港澳客人數衝上來、陸客卡關、日本人不安心不敢來,韓國旅客獨撐大局,觀光人次一定會衰退。

「旅遊是爲促進兩岸人民瞭解,應走向和平而非對立!」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理事長李銘輝表示,過去陸客來臺一天消費250萬美金,日韓約100至150萬,陸客來最少8天7夜,全臺各地雨露均沾,可促進地方發展,10個觀光客可養活1人的工作,若陸客440萬人進來,就能照顧臺灣44萬人。

針對旅遊警示燈號,臺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直言,業者安排國人出國,只要對安全有疑慮的地區,絕對不會推且隨時可取消,不解爲何政府要把臺灣變成充滿危險的國家?政府要負最大責任,從戰爭面操作,完全不重視民生經濟,讓人難以認同,應優先解決國際客對臺灣安全觀感。

前考選部長、法學博士董保城從法學角度建議加強發展觀光條例法規,他說,行政院應邀集交通部、內政部、文化部與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首長,及觀光產業團體推選代表5人組成「國家促進觀光產業委員會」,每3個月定期開會,由行政院長主持擬定發展觀光策略,整合部會與地方觀光資源等重要事項並定期公佈。

董保城也建議,發展觀光條例應明定,爲振興兩岸觀光產業,促進兩岸和平,行政院應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旅遊,每年至少100萬人次,並定期向立法院報告成果,且每年來臺觀光人次應作爲立法院審覈政府總預算的重要參考。

董保城說明,現行中學課綱已是法律位階律定,重大政策本就應跨部會,有個較高的位階來做,若照此修法後,不僅能監督政府定期開會,且陸客若在臺人數愈多,大陸對臺動武機會愈小,兩岸和平要從基礎打起,從人流加上去,思考如何將預算放進來,對行政單位也會有壓力。

許高慶強調,現在整個產業發現,執政單位完全將觀光立國變口號,應要有「觀光立法」,包括主管機關常用行政命令跨越法令,就像禁團令根本是違法規定,行政院隨便取消政觀推,因爲沒立法,讓執政單位爲所欲爲,對產業不公平,觀光要發展就需利用法規,如今在野多數情況下,盼通過立法建制,未來對產業纔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