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狂禁臺灣產品 農漁民遭殃!謝金河曝是「政治問題」拋2解方
農漁產品陸續被禁止銷往中國。(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宣佈禁止臺灣漁水產加工品入關,涉及產值逾60億元,是迄今爲止,中國禁止臺灣進口農漁產品中金額最大的一次,甚至波及臺灣啤酒、金門高梁等產品,相關業者陷入恐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直言這是政治問題而不是貿易問題,並提醒這對民進黨將是沉重且嚴厲的挑戰,他呼籲政府要大氣魄以政治手段來解決,包括在短期間可以透過租稅減少農漁民損失,長期則必須強化臺灣農漁產品的競爭力,讓業者分散市場。
謝金河表示,隨着兩岸戰爭風險升級,臺灣即將進入2024的大選,北京對臺灣的壓力只會升高,對民進黨將是沈重且嚴厲的挑戰。他分析,從水果到水產養殖,即使再到食品加工,這個產業的產值不大,可能只有幾個貨櫃晶片的金額,但影響農漁民生計很大。
謝金河強調,從鳯梨、芒果、蓮霧到石斑、龍膽石斑,現在到秋刀魚,午仔魚等被禁止輸中,其實都是政治操作的一環,「既然是政治問題,政府就要大氣魄以政治手段來解決。」他舉例,今年前11個月稅收高達3.0797兆元,今年稅收超徵很多,政府在短期間可以透過租稅減少農漁民損失,長期則必須強化臺灣農漁產品的競爭力,讓業者分散市場。
謝金河進一步表示,如果從兩岸貿易來看,今年前11個月,臺灣統計對中港出口1716.37億美元、進口798.69億美元,臺灣仍有917.68億美元的龐大順差,若按照中方統計,臺灣的順差高達1438.3億美元,這個順差仍十分巨大,不過兩岸關係不佳,2020年中港出口佔臺灣出口比重43.9%,2021年降到42.3%,今年前11月再降到38.7%,這個數字正在縮小中。他示警,目前北京抵制臺灣農漁產品影響農漁民生計,衝擊力不大,但若是進入實質貿易體系,衝擊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