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莆田Delta病毒已傳播了一定時間 福建面臨一場硬仗
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醫務人員正在爲居民進行咽拭子採樣。(中新社)
大陸《中國紀檢監察報》14日報導,大陸十一長假將屆,福建本土新冠Delta疫情突然襲來,疫情在莆田的小學例行核酸檢測時被發現,傳播鏈已延伸至廈門、泉州。大陸國家衛健委派出赴福建工作組專家判斷,目前莆田疫情形勢嚴峻複雜,後續在社區、學校、工廠等人羣中繼續發現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風險。莆田病毒已傳播了一定時間,福建面臨一場硬仗。
莆田疫情肇事者,初步判定是德爾塔(Delta)變異病毒──今年以來,廣東、雲南、江蘇多地出現的新冠疫情,都由Delta毒株引起。
「就現有情況看,此次疫情的社區傳播已經開始了。」流行病學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注意到,連日來福建出現多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病例數多、分佈範圍廣、來源多樣。「既有來自隔離點的,也有來自學校、工廠的,還有醫院後勤工作人員,應該說病毒已經傳播了一定的時間。正如國家衛健委工作組的判斷『形勢嚴峻複雜』,福建面臨一場硬仗。」
在人們的印象裡,Delta毒株有一大特點:潛伏期較短、發病快,但此次疑似源頭林某某的經歷卻在「顛覆」大家的固有印象。在其入境後21天的集中隔離中,9次核酸檢測、1次血清檢測結果均爲陰性,時隔38天才確診。這是否意味着Delta毒株存在「超長潛伏期」?
姜慶五強調:「在潛伏期這個問題上,我個人還是認爲,Delta是個高風險的、傳播快的病毒變種。我們必須首先排除這個病例在隔離點感染或在社區感染的可能性,才能考慮『超長潛伏期』的可能。從現有已知情況看,得出這樣的結論依據不足。這個問題一定要謹慎對待、科學分析。」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表示,公衆不用特別擔心Delta毒株感染者會大量出現「超長潛伏期」的情況,「因爲Delta毒株目前表現出來的普遍特徵,其一是傳染力強,其二是病毒載量高,所謂病毒載量高,其實也意味着它很容易就被篩查出來。」
相較於潛伏期的問題,姜慶五更關注隔離點的潛在風險。「隔離點畢竟不是醫院,有些賓館在空間結構上可能不利於隔離,另外管控措施也有待加強。」姜慶五認爲,關於隔離點的規範管理,仍有待加強。
有人擔心,大陸現有的「14+7」集中隔離期是否足夠?姜慶五認爲,「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而言,就絕大多數觀察結果來看,『14+7』目前還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期限。如果延長隔離期,那是沒有底的,哪怕是半年也不算多,但是我們要綜合考慮疫情防控和個人活動的雙重需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
事實上,姜慶五也曾追蹤過類似案例,在同一隔離點發生了兩例或兩例以上的「超長潛伏期」感染,但沒有足夠證據完全排除隔離點的病毒傳播問題。「關鍵還是要把隔離點的防控措施都做到位。」
本輪疫情中未接種疫苗的低齡患者較多,加強學生羣體防護刻不容緩感染人羣年齡小,也是本輪莆田疫情的特點之一。截至9月12日0時,在莆田市已通報的病例中,有19例年齡爲12歲及以下,最小的3歲,而這部分人羣目前尚未開展新冠疫苗的接種工作。
「其實,新冠病毒對整個人羣都是易感的,不分男女老幼。」姜慶五解釋,「過去兒童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羣體,新冠肺炎此前在他們當中發生頻率比較低,這主要是因爲傳染源沒進去。」
姜慶五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羣體更易感。因爲他們聚集在教室學習,密集程度較其他人羣來說可能更大。「對於學生羣體,無論怎樣加強防範都不爲過。一旦傳染源進來,就像火種掉進了樹林,非常危險。」
疫情還未完全過去,學生羣體應如何加強防護?姜慶五建議,學生還是應該放學回家,儘量不要去人員密集、社會活動複雜的娛樂場所,同時,儘量在本地活動,減少遠途出行。一旦校園出現異常情況,一定要立即上報、果斷處理,該隔離就隔離,該停課就停課。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病毒學家金冬雁指出,此輪莆田疫情,當地「每半個月對10%的師生進行核酸適時抽檢」是學校防疫非常先進的一種做法,可以推廣。
本輪疫情規模有望在十一長假前得到控制,「雙節」出行應小心謹慎,避開太過熱門的景點針對本輪疫情,福建省委書記尹力表示,要齊心協力抓好外防輸出、內防擴散各項工作,堅決遏制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