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若設禁航區 衝擊供應鏈

兩岸對峙,離岸風電將環伺離島,漁民「前有海警、後有風電」進退兩難。海洋大學教授邱文彥多年來呼籲政府落實海洋空間規畫,他認爲,海洋保育與作業地區攸關兩岸漁民共同福祉,盼雙方政府各退一步,各盡其力平息,讓漁民作業安心,並在澎湖、馬祖、金門啓動共同海域示範計劃。

邱文彥稱,過去兩岸大學針對金廈海域執行共同海洋空間規畫,也有初步成果,若啓動示範計劃,一年就能有成果。

兩岸海權爭議不斷,二月大陸快艇在金門翻船事件發生後,臺大政治系副教授蔡季廷曾提醒,金門事件不會上升到軍事衝突,但是大陸能借由這次事件抹除我國禁、限制水域,就表示未來大陸海警能進一步在本島的禁、限制水域外,出現侵擾的機率增加。

蔡季廷表示,兩岸已從法律戰進入到法律執行戰。未來臺灣海峽應進一步觀察的重點,是大陸可能透過不同的國內法,創設不同的技術性規範,作爲看似合法技術性干涉他國在臺海的自由航行,或實踐執行管轄權的根據,例如「海上交通安全法」創造禁航區、避航區、強制引航區、其他交通管制區等。

他指出,若大陸進一步將「禁航區」設在臺海中線的東、西兩側,將提高外國船舶通過臺海風險,連帶運費與保險費增加,供應鏈也將會搖擺。他認爲,五年內將會遇到,我方需有所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