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衫軍換防錯位優勢加轉換快攻效率 對抗勇士小球最強武器
柯瑞(左)進攻,塞爾蒂克史馬特防守。 美聯社
經歷了兩個球季的低谷,勇士自失去湯普森(Klay Thompson)與杜蘭特(Kevin Durant)就連續兩個球季,在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被季後賽拒之門外。然而,本季在傷兵們陸續迴歸之後,睽違已久的三巨頭再次聚首,也總算讓他們重新站上了那個最熟悉的舞臺。
對比之下,縱使塞爾蒂克在歷史上是數一數二的強權,但這卻是近10年內他們首度登頂總冠軍賽。以史馬特(Marcus Smart)、泰託姆(Jayson Tatum)和布朗(Jaylen Brown)爲首的組合,儘管一直是季後賽中相當具競爭力的隊伍,但始終距脫離東區差了那麼一些距離。
從前總管安吉(Danny Ainge)的掌權,到後來史蒂文斯(Brad Stevens)的接手。波士頓揮別了過去較爲投機的操盤形式,不再追求明星後衛或者囤積選秀籤,選擇將當下有形資產最大化價值。
視已經磨合多年的核心當成主軸,並找回過往功臣霍福特(Al Horford),以及在季中交易來與球隊有良好化學反應的懷特(Derrick White),才總算在新任教頭尤多卡(Ime Udoka)的帶領下,幫助這支球隊再度返回總冠軍賽。
尤多卡從體質上讓綠衫軍帶來的改變,無疑是球隊之所以能衝出東部的關鍵,這點尤其對應在主力泰託姆身上。
泰託姆縱使近年持續成長爲聯盟裡出類拔萃的前鋒,但他卻始終被人所詬病其較爲較爲單一的終結回合方式。不過到了今年季後賽泰託姆的助攻率卻明顯有所提升,當他在切入後不再只是單調的跳投,反而能讓球權能有效進行轉移,便讓綠衫軍的進攻不再流於單打,因此讓整支球隊進攻表現獲得煥然一新的面貌。
本季季後賽塞爾蒂克的場均助攻來到24.2次排名第5,且平均可以用助攻創造64.7分,對比上個球季的平均助攻只能排名第10有着不小差異性。其中塞爾蒂克的助攻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是來自切傳,這點也跟他們即將在總冠軍賽碰到的對手,在進攻上有着十分接近的概念。
光是利用切入獲得的場均分數,勇士跟塞爾蒂克的得分結果就非常接近,兩者分別是22.8分跟22.4分。於此同時,他們的切傳率也十分相似,各自排在第2跟第3名的44%(勇士)跟42.5%(塞爾蒂克)。
不過有趣的是這兩支球隊雖然都善於切傳,但實際上他們的切傳助攻成功率卻剛好會有所對調。而這也反映出兩支球隊在概念上類似,卻有着本質上差異的不同之處。
在季後賽中,塞爾蒂克平均每場比賽有25.3次外圍出手,是仰賴接球后跳投(排名第五),對比之下勇士則僅有排名第7的23.4次。
勇士的傳切較像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即使在切入後沒辦法有效在第一拍終結,他們依舊會用不同的進攻組合去延續該回合。塞爾蒂克的傳切則更接近是目的,他們大多時候會於切入後讓外圍接球的第一拍即出手,雖然較爲單調卻也不失爲有效的進攻手段。
實際上任何一支球隊在進攻選擇上就是一場零和遊戲,透過傳切比例的提升,伴隨而來自然是另一種出手方式的下降。
舉例來說,塞爾蒂克去年光是急停跳投就佔據他們34.6%的出手比例,可是他們的命中率卻只有聯盟倒數第5的35.9%,並從中得到26.6分。不過到了今年尤多卡卻讓球隊降低近10%的比例,平均得分雖下降至19.4分,但命中率卻上升到聯盟第6的38.3%。
從得分手段進行改變,讓球隊更佳樂於分享球製造流動來避免淪於單打,因而間接促使他們在季後賽走的更加長遠。
另一方面,儘管塞爾蒂克並沒有傳統組織後衛,但霍福特卻相當程度的彌補了這個缺陷。
在今年季後賽中霍福特的平均Elbow Touches次數一直是聯盟前段班,其中他在肘區的傳球率就高達55.6%,若要與之對比的話,本季MVP約柯奇(Nikola Jokic)雖然有聯盟最高的肘區觸及率,但他的傳球率卻還是少於霍福特的48.9%,至於霍福特冠軍賽對手的格林(Draymond Green)肘區傳球率則是50%。
尤多卡本季相當常運用霍福特站上高位或者弧頂進行策應,有時在過半場後就隨即使用「Delay Action」,觀察左右兩側隊友是否能獲得接球空間創造得分機會。
類似的戰術也同樣可以在柯爾(Steve Kerr)運用格林的戰術本中看到,有鑑於勇士在打法的基礎上,其實並不是特別依賴控球后衛,反而會將組織重擔交給位於高位的格林負責策應。因此可以預見這兩支球隊極有可能在半場進攻時採取類似的作戰策略,所以這也代表雙方在對弈的過程裡,會更注重防守端的計劃與情搜,來迫使對面在進攻端無法順利運轉。
勇士在前一輪時使用不少的區域聯防頻率,包含利用柯瑞(Stephen Curry)的提前「Show & Recover」,來避免被對手針對性攻擊的3-2站位,以及針對對手持球者壓迫,並在後方配置協防的1-2-2聯防,都是他們時常採用的防守型態。
不過到冠軍賽碰上的塞爾蒂克,卻與他們在西區碰上的球隊不同,綠衫軍就外圍進攻的身材上幾乎都能隨時錯位,且外圍普遍都會有足夠等級的射手懲罰較爲內縮的聯防。這也代表就算勇士想避免柯瑞遭到打點,或者希望以守護禁區優先的計劃很可能會在此處碰壁。
然而塞爾蒂克在季後賽卻有幾項相當致命的缺點,首先他們在切入後的傳球路線分佈,大致上會分爲左右兩側底角以及後方的45度角。倘若勇士針對切入者習慣,在路徑上分派協防者設置陷阱,那麼塞爾蒂克在東區決賽碰上熱火時的失誤噩夢就有可能再度上演。
另外,在面對邁阿密時,綠衫軍的區域破防能力顯然並非強項,尤其布朗的運球就經常被歐拉迪波(Victor Oladipo)給點掉,或者泰託姆容易在遭夾擊時倉促出手的問題遭到放大時,勇士很可能就會把比賽節奏給帶走。且小裴頓(Gary Payton II)相當有機會在前兩戰迴歸,屆時在進攻端塞爾蒂克勢必會面臨更多的壓力。
不過塞爾蒂克本季高居聯盟第2的防守效率,卻也同樣是勇士的一大剋星。
其中由霍福特、布朗、泰託姆、懷特和G.威廉斯(Grant Willams)的陣容,平均DRTG爲每100回合限制對手只能得到66.7分(淨效率值42),就肯定會是在對抗小球陣容勇士的強力武器。
在這套陣容之下,塞爾蒂克每個球員都能夠進行內外的換防,這也代表勇士在跑位上肯定會受到更多的限制,熱火在東區決賽第7戰幾乎沒辦法順利跑出戰術就是最好的借鏡。
不僅如此,由於勇士時常會採用誘餌製造弱邊空切的空擋,尤多卡在熱火系列賽時也已經證明過自己有應對的方法。將R.威廉斯(Robert Williams)在油漆區內跟隊友進行提早換防,讓他能在底角跟禁區之間遊走協防,令他們在今年季後賽球隊中,擁有聯盟頂標平均只讓對手在6呎內有60%命中率的防守,就是尤多卡極可能會導致勇士喜歡的切傳體系吃鱉的作戰計劃。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塞爾蒂克本季季後賽的轉換快攻效率在16支隊伍中名列第2,場均比賽可以製造15回合的機會,且平均每回合得分爲聯盟第2多的1.24。
藉由壓迫式的對持球者防守,搭配在協防過程中的陷阱設置,讓在外圍的鋒線可以快速推進,到時候身材相對劣勢的勇士要如何對付快攻,也同樣是現階段柯爾必須思考的問題。
綜觀而言,勇士的進攻表現其實比塞爾蒂克更好,但塞爾蒂克的防守條件及資源擇優於勇士。不過這個系列賽雙方勝負會定調的方向,防守計劃的擬定很可能會更高於進攻策略,兩邊若來回交戰至第7戰都可能會是不意外的結果。
已經經歷了兩個搶7系列賽的波士頓就心態上已經變得更加強韌,而金州則有冠軍經驗在背後支撐着,若這個組合激戰到最後,身材較爲強勢的塞爾蒂克或許真有機會扳倒勇士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