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量傾銷打壞市場 臺塑轉身不易 幕後大金主愛莫能助
臺塑四寶5月宣佈增資100億元予臺塑新智能公司,大力投入電池產業。(圖/黃威彬攝、報系資料照)
「中國以外的亞洲石化業者已無法再競爭,石化業在韓國正成爲夕陽產業!」這句驚人之語出自首爾興國證券公司分析師張賢久(Chang Hyunkoo),據彭博報導,中國快速擴張的石化產業讓韓國這個亞洲第二大塑膠原料出口國製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包括樂金化學(LG Chem)和樂天化學(Lotte Chemical)營運都受到衝擊。不趕快轉型、就只能關廠或出售。
過去就算是2008年最慘的金融海嘯,面臨國際油價的驚天崩壞,臺塑集團仍能挺過,就是因爲他在許多領域佔有市場龍頭地位,當年像是塑膠粉,就是世界最大生產廠之一,旗下包括氯乙烯(VCM)、液鹼(Caustic Soda)、丙烯(Propylene)、環氧氯丙烷(ECH)、正丁醇(NBA)、碳纖(Carbon fiber)、 丙烯腈(AN)等產能,也都位居全球前五大。
樂金化學是韓國最大石化產品製造商,但今年關閉一家苯乙烯工廠,轉投資太陽能和電池業務。(圖/翻攝自LG CHEM臉書)
因爲旗下產品多元且分散,受單一品項市場波動衝擊較低,確保臺塑度過塑化產業的週期性問題,但「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跟CTWANT記者說,以石化業來說,大約7年會有一個循環,谷底之後就會往上走,「但現在不得了,不再是週期性的改變,而是結構性的改變,全世界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掉到80%,但石化界的損益臨界點就是85%,而乙烯這種大宗產品更是在80%左右,只要低於這個數字,就會賠錢!」
「前臺塑員工路過,目前老人太多、轉型困難,除非大刀闊斧轉型成功,否則別進去買。」在各大新聞與股市討論區,都可看到類似的評論,「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的分析師陳相州也提到,雖然臺塑四寶在5月宣佈增資100億元予臺塑新智能公司,看來要大幅做電池產業,但這行業很困難,競爭對手也還是中國大陸。
臺塑資深員工也跟CTWANT記者提到,「這個集團真的太大,大到要改什麼都很慢」,就算是今年臺塑董事長從林健男交棒給郭文筆,臺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換成曹明,看似新人新氣象,但所謂的集團,就不可能因爲一個人而做出什麼改變。「臺塑不會倒,但若沒辦法迴應當前的世界變化與技術挑戰,就只能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了。」
「臺塑一年營收幾千億,去年研發費用才28.07億,研發比重只有1.4%,」理財達人「存股總編」謝富旭在網路節目上表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有1500個博士在做研發,去年研發費用280億元,過去20年臺灣發展最好的半導體產業,臺塑集團卻沒有持續研發相關的特用化學品,讓市場機會都被日本人拿走,像是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很可惜,就是創新不足。」現在要追上來,恐怕只能透過併購。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設立的長庚醫院,後來成爲集團股價護盤手。(圖/報系資料照)
外在有國際產能過剩,內部則是創新不足、沒有強而有力的話題領導臺塑集團的股價向上,業內人士也跟CTWANT記者透露,其實過去臺塑四寶被稱爲「牛皮股」也是因股價起伏不大,而穩定的主因,就是背後有個「護盤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金會、也就是長庚醫院,是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1976年所創,刻意設計爲四寶的大股東,除了讓企業獲利供給醫院使用,也可讓股權不分散,長庚醫院過去佔臺塑9.4%的股票,佔臺塑化5.78%,南亞超過11%,都是該企業的第一大法人股東,臺化更高達18.85%,絕對是臺塑四寶的大金庫,每當股價有重大問題時,長庚就會出手調節。
但2017年時,長庚醫院爆發改革危機,經營權上也出現內鬨,最後請辭臺塑、臺化、臺塑化3家公司董事,並決定不再加碼臺塑集團持股,2018年政府修正的《財團法人法》,也規定財團法人對單一公司持股比率不得逾該公司資本額5%,長庚都已遠遠超過上限,沒有增持空間,所以失去對當前股價的調控機制,所以導致目前「不能以過去的經驗看待臺塑的股票了。」業內人士說。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