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掀換藥潮 影響3類患者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最新調整藥價四月一日上路,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此波藥價調整多屬於慢性病用藥,影響患者人數高達六百萬人。記者曾學仁/攝影

衛福部健保署公告今年最新藥價於四月一日實施,藥價調整後,民衆憂心醫療院所出現換藥潮。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健保調整藥價後,醫療院所會與藥廠重新議價,藥廠不願意降價,醫院考量營運成本,確實可能出現一波換藥潮。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也說,此波藥價調整多屬慢性病用藥,如心臟血管、神經系統、抗感染等用藥,影響患者將達六百萬人。

朱益宏說,醫療院所面對健保藥價調整,考量營運成本需與藥廠重新議價,但醫院層級不同,作法也不同,醫學中心藥品用量大,藥價議價能力強,同一藥廠可以針對不同藥品價格互相搭配,如降某藥品的價格,卻提高另一藥品價格。反觀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在藥品採購受限用量少、必須向藥廠採購達一定數量的藥品,纔有議價機會。

朱益宏說,如果採購量不夠,藥廠不出貨將形同斷貨,形成另類被迫換藥潮,但地區醫院、基層診所被迫換藥,能不能真的換到又是問題,像偏遠地區醫療院所,藥廠送藥成本高,藥價不降反升,呼籲健保署多協助偏遠地區醫院順利取得應有的藥物。

健保署每年調整藥價,確實造成部分藥廠不符生產成本,選擇少量生產,或離開臺灣市場。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基層診所有時換藥考量並非藥價,而是缺藥不得不更換其他更充足又不影響治療效果的藥品,若再持續砍藥價,缺藥潮不解決,恐影響民衆用藥。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藥師王明媛說,新藥價上路半年至一年後,醫療院所、藥局會與藥廠重新議價藥品,當藥價太高,爲降低經營成本,轉爲採購藥價低的藥品,常會出現換藥潮。

不具名醫師表示,健保署調整藥價有利有弊,健保降低藥價支出後,省下來的錢可滿足其他病人需求,但調整藥價會壓縮藥廠獲利空間,擔心原廠藥退出市場,不利國內醫療發展,往後患者需原廠藥治療時,還須專案進口,反而可能花更多的錢,「一直壓低藥價,並非長遠之道」。

每年健保藥價調整,社區藥局已有應對機制,一不具名藥師指出,每年接近調整藥價,對降價過多藥品會暫停進貨,等待新藥價上路後,再用便宜價格進藥。

「暫停進藥的作法,真的很令人痛心。」藥師說,如上月底有位民衆拿慢性處方箋,到藥局領取失智症藥物,但該款藥物藥局剛好用完,但該藥品四月後,每顆藥價調降六元,若要幫民衆叫藥就會虧損,也只好請民衆到別家藥局領藥,健保署應想辦法解決藥價調整產生的諸多問題。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調整藥價前需經評估,若是基本的、必要的、不符成本的藥品,就不會調降藥價,確保民衆用藥權益,目前共廿八家廠商提出重新覈價,正依相關程序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