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人”馬斯克,分些“愛”給特斯拉

馬斯克,幾乎是資本市場具備“風暴效應”般的存在。

我們相信,這位敢想敢做的企業家、創業者、拓荒人,可以包羅萬象、無所不能地實現所有超乎普通人類想象的未來科技。

但當下,馬斯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他較爲滿意的“作品”之一——特斯拉,正在面臨急需快速突破的瓶頸。

只是目前尚不清楚的是,一隻腳已然踏進美國政壇的“神人”馬斯克,還有多少精力能幫特斯拉撣去那層遮住其昔日光輝的灰塵。

“反腐聖鬥士”,創始人有些“忙”

並不想成爲“唱衰”特斯拉的一員,只是縱觀2024年至今,特斯拉種種不如以往的事件與數據,皆是資本市場和媒體難以忽視的事實。

現下提及馬斯克,搜索引擎將其關聯的詞條已少見特斯拉這家公司的身影。更多情況下,馬斯克的名字與美國政壇相關事件一起出現。

也就是說,至少目前來看,馬斯克似乎將跟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美國“政治”上。

尤其是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馬斯克爲美國總統大選“忙碌”的消息紛至沓來。

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發布的文件,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向支持特朗普2024年競選的團體捐贈了2.59億美元,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總統競選贊助人之一。

馬斯克和特斯拉是否有從支持特朗普這一舉措中獲益呢?

目前可以知曉的事實是,2024年11月8日,特斯拉的市值迎來了大幅上漲,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原因是外界預期馬斯克旗下的企業將從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政府獲得優惠待遇(但事實當真如此嗎?或許有待時間考證)。當日,特斯拉的股價大漲8.2%,至321.22美元,使該公司的市值在過去兩年多以來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

此外,美國當地時間2024年11月12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佈,馬斯克與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將在他就任總統後共同領導擬成立的“政府效率部”。

馬斯克被任命爲“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儘管這一職位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政府職務,但它賦予了馬斯克直接介入聯邦機構改革的權力,目標直指“削減2萬億美元財政赤字”‌。

這個善於經營的美國生意人,半個身子探出了資本市場,忙於在美國政壇“大刀闊斧”改革,甚至被稱爲“反腐聖鬥士”。

馬斯克的“體制”工作內容和成果如何,此處不做過多贅述。

只是還需提及的是,在特斯拉之外,馬斯克擁有包括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主要從事太空運輸、衛星互聯網等業務,開發了獵鷹系列火箭、龍飛船等,目標是降低太空探索成本,實現火星移民等)、X(原推特 Twitter)、神經連接公司(Neuralink,專注於開發腦機接口技術,旨在創建人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直接通信渠道,初期目標是用於醫療領域,幫助癱瘓患者等恢復行動和交流能力)、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主要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通過挖掘地下隧道,建設高速交通網絡,已建成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環線等項目)、XAI(旨在探索人工智能的邊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研究方向涉及宇宙本質等基礎問題)等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4月初,馬斯克首次披露持有Twitter股權時,特斯拉的市值曾暴跌逾三分之二。這一跌幅讓許多投資者心有餘悸。彼時特斯拉的股東便表示擔憂,他們害怕馬斯克無暇顧及特斯拉的經營。

直到前文所述的大選之後,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擔任關鍵職位,特斯拉的股價才逐漸收復失地。然而,此後股價明顯降溫,從就職典禮到彼時週一收盤,特斯拉股價下跌了近18%。

另外,除卻馬斯克已然傾注巨大心力的SpaceX“火箭事業”不談,現下,據《華爾街日報》獨家報道,馬斯克正聯合多家風投機構,組建一個龐大的財團,擬以高達974億美元的天價收購控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非營利實體。

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的股價曾遭遇了重創,下跌了6.3%。對於特斯拉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他們擔心,馬斯克的注意力再次被其他平臺分散,可能會影響到特斯拉的業務發展和市場表現。

Oppenheimer的分析師Colin Rusch也在報告中指出,馬斯克收購OpenAI的舉動“分散了對特斯拉所面臨挑戰的注意力”。

行研機構和特斯拉的股東的擔憂不無道理。事實是,除卻股價下跌和市值蒸發外,特斯拉從2024年至今,其種種表現皆在潛移默化中預示着這家公司將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過得不太如意。

那麼,特斯拉正在過着怎樣“水深火熱”的日子呢?

價格反覆橫跳,然而並不奏效?

對於國內大多數車企而言,“價格戰”意味着降低整車產品價格。

但對於特斯拉來說,“價格戰”具備雙重意義:降價和漲價。

這一獨特打法,讓不少消費者和車企都拍手叫絕。但消費市場真的能經得起特斯拉如此“折騰”嗎?尤其是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大多數不保值的情況下。

這一點,我們可以根據特斯拉2024年的調價舉措和銷量情況做些判斷。

特斯拉絕不懼怕價格戰,那是因爲特斯拉有自己的調價節奏。

正如往常一樣,2024年伊始,特斯拉就拉開了降價的大幕。

消息顯示,2024年1月12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特斯拉Model 3後輪驅動煥新版售價由25.99萬元下調1.55萬元,降至24.59萬元;Model 3長續航煥新版售價下調1.15萬元至28.59萬元。Model Y兩款車型也同步下調售價。其中,Model Y後驅版下調7500元至25.89萬元;Model Y長續航版降價6500元至29.99萬元。

隨後一週,特斯拉又在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各地大幅下調了Model Y汽車的價格,最高降幅高達11%。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3月15日,特斯拉在其網站上表示,將從(2024年)4月1日起,將其在美國銷售的所有Model Y的價格上調1,000美元。隨後在同年3月16日,特斯拉又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將從(2024年)3月22日起在一些歐洲國家提高其Model Y電動汽車的價格,漲幅約爲2,000歐元(2,177美元)或等值的當地貨幣。

2024年3月20日,特斯拉向路透社證實,從(2024年)4月1日起,該公司將在中國市場漲價,將中國產Model Y的價格上調5,000元人民幣(合694.55美元)。同時,現行的8,000元官方現車保險補貼政策、最高10,000元的車漆減免政策也將在(2024年)3月31日到期。

縱觀整個2024年,特斯拉在一年內反覆調整汽車價格,並且爲了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特斯拉甚至宣佈在全球裁員10%。

但該公司2024年年度銷量成績卻不甚理想,出現十多年來的首次下滑。

數據顯示,2024年,特斯拉的全球銷量爲1,789,226輛,較2023年創紀錄的181萬輛下降1.1%,低於180.6萬輛的預期,爲十多年來年度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特斯拉的產量爲1,773,443輛,同比下降3.9%。

更甚者,今年1月,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轉發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的微博,並稱小米SU7上個月(2024年12月)交付量過特斯拉Model 3。

據李肖爽貼出的純電轎車銷量榜顯示,2024年12月,小米SU7銷量爲25815輛,排名第五;特斯拉Model 3銷量爲21046輛,排名第六。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4年,特斯拉總營收同比增長1%,達到977億美元,其中,汽車業務的營收同比下降6%至771億美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0%至71億美元;調整後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同比幾乎持平,爲166億美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大降53%至71億美元;毛利率從2023年的18.2%降至17.9%。

特斯拉的“神話”,似乎正在被改寫。

時間來到了2025年,特斯拉的銷量頹勢也並未出現轉機,反而有些愈演愈烈的趨勢。

今年1月,特斯拉在五個歐洲國家的銷量同比下降。研究機構New AutoMotive公佈的數據顯示,特斯拉1月份在英國的銷量卻下降近12%,電動汽車銷量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第二名下降至第七名,落後於大衆、奔馳和標緻品牌(三家品牌的電動汽車銷量都有所上升)。

特斯拉在法國的銷量同比大跌63%,在瑞典和挪威的銷量也分別下降44%和38%,在荷蘭的銷量跌幅爲42%。

此外,在美國最大的汽車市場加州(2024年汽車註冊量超過170萬輛),特斯拉的註冊量同比下跌12%。

2月11日,蓋世汽車注意到,據外媒報道,今年1月,特斯拉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爲63,238輛,與去年同期的71,447輛相比,下降了11.5%,這一銷量跌幅直接反映在其股價上,在2月7日盤前交易中特斯拉股價下跌約1.5%。

對於中國市場來說,爲了繼續拉動銷量,2025年,特斯拉仍然以降價開年。

特斯拉官方表示,2月5日至2月28日,Model 3全系車型限時能享受8000元保險補貼,並且疊加5年0息福利政策以及特享充電權益。

對於消費者而言,或許降價確實具備不少吸引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2025年,中國車市想要的,相對於更低的價格,或許是更高的智能化配置。

FSD“遇阻”,印度市場也是未知數

爲什麼這麼說呢?

實際上,對於中國車企而言,2025年有些不一樣,相對於打“價格戰”,大多數車企似乎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在智能駕駛領域。

消息面上,多家車企皆釋放出了相關信號。

2025年伊始,隨着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嵐圖、吉利、奇瑞等車企均宣佈將接入Deepseek,增強座艙的智能交互體驗,意圖打破過去座艙同質化的瓶頸。

與此同時,2月10日,比亞迪推出智駕平權戰略;嵐圖汽車CEO盧放也表示,2025年年內,嵐圖全品類車型搭載華爲乾崑智駕或嵐圖自研的鯤鵬智駕;包括小鵬、華爲等企業均宣佈今年將推出具備L3自動駕駛能力的產品;上汽被傳出要與華爲合作的消息;被業內詬病智駕水平偏低的理想也將自己定義爲AI科技公司。

在此局勢下,特斯拉只是一味降價似乎並無太大挽回局勢的可能,其必須要拿出自己的智能駕駛“殺手鐗”——FSD。

那麼,特斯拉的FSD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

首先是端到端技術成熟度高。特斯拉FSD從V12版本起採用端到端神經網絡技術,直接從輸入的視覺圖像等數據映射到車輛的控制指令,減少中間複雜模塊。國內企業雖也在向端到端靠攏,但總體仍是以特斯拉端到端技術爲底層邏輯,將從前感知、傳輸、決策等小控制單元組成模塊化來實現端到端。

其次是算法數據優勢明顯。特斯拉在全球擁有大量用戶車輛,每天產生海量行駛數據,擁有超過1000萬個自動駕駛有效視頻片段數據。國內企業數據量相對不足,大部分車企有效視頻片段不足百萬個,且數據分佈場景集中,不同車型傳感器配置不同,數據複用性差。

再次是算力水平領先。特斯拉擁有的算力水平已經達到100eflops。國內如華爲的算力水平爲 7.5eflops,其他車企平均算力大致爲3eflops。

最後是成本控制能力強。特斯拉FSD主要走純視覺路線,依靠攝像頭和神經網絡算法實現環境感知,無需昂貴的激光雷達等硬件,降低了硬件成本。國內智能駕駛技術多采用融合感知方案,使用激光雷達等高性能傳感器增加了整車成本。

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和硬件架構實現了高度的集成化,提高計算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硬件的複雜度和成本。國內部分企業在硬件集成度和自研能力上相對較弱,硬件成本和複雜度較高。

國內企業是比較尊重特斯拉FSD的技術能力的,爲了深入瞭解該產品,何小鵬曾親自體驗FSD的使用效果。

何小鵬對FSD也有很高的評價,認爲“可以達到很高的分數,很多路況處理都很絲滑”。同時還表示:“我相信2025年會是完全自動駕駛的Chat GPT時刻。”

然而,即使強如特斯拉FSD,也同樣面對不少發展困境。

首先是傳了一年多的FSD入華或許將繼續被推遲。

2月20日,蓋世汽車獲悉,據外媒報道,由於面臨被捲入不斷升級的美中貿易爭端的風險,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技術(FSD)在中國獲批可能會出現延遲。

有知情人士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儘管此前有跡象表明特斯拉會在2025年第二季度在中國獲得開展“完全自動駕駛”(FSD)技術大規模測試的許可,但目前中國監管機構並未給出明確的批准時間表。

獲得這一許可對特斯拉在中國推出半自動駕駛功能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增加其自動駕駛軟件訂閱收入,還有助於提振其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上不斷下滑的銷量。

其次,特斯拉FSD在美國還面臨“不被信任”的問題。

2月份,路透社報道稱,一輛特斯拉Cybertruck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事故,再次引發了公衆對特斯拉自動駕駛軟件可靠性的廣泛質疑。這起事故發生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裡諾市,當時車輛正在使用全自動駕駛(FSD)功能,但未能成功變道,最終撞上了路邊的燈杆。

而且在2024年至今,特斯拉FSD曾多次被美國監管機構的調查,涉及與FSD相關的事故以及特斯拉公開宣稱的FSD功能。據悉,特斯拉的FSD系統目前依舊處於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L2級別,即部分自動化。

實際上,若是說馬斯克對特斯拉的“關愛”全然沒有也定然是妄言。

就近期來看,特斯拉正在尋求在印度獲得市場空間。

據彭博社2月18日報道,特斯拉正在印度招聘,這是該公司計劃不久後進入印度市場的明確信號。馬斯克在美國與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會面後,此舉尤爲引人注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表示,若特斯拉爲規避印度關稅而選擇在當地建廠,將“對美國非常不公平”。由於印度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達100%的關稅,特朗普稱“在印度賣車幾乎不可能”。

此前,特朗普在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訪美期間也批評了印度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的政策,但雙方同意推進貿易協議談判以解決僵局。

現下看來,特斯拉的發展問題已然不僅侷限於“商戰”如此簡單,這家公司正在多方力量牽扯中“進退兩難”,疊加精力旺盛卻有些難以面面俱到的老闆——“馬斯克因素”,特斯拉急需“救世主”馬斯克多加關愛才行。

究竟特斯拉此後的發展路徑要通往何處?看客難以輕易洞悉,但“神”如馬斯克,或許再錯綜複雜的拉扯,也能被其捋出一條捷徑。

本文源自:蓋世汽車每日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