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授:中國像活在原始時代,歐美人都不炒菜,爲何只有我國有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我國,炒菜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烹飪方式,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進行炒菜。然而,在歐美國家,炒菜並不像在我國那樣普及。美國教授查爾斯·埃文斯對此調侃道“吃了我國的炒菜,感覺我們國家的人像生活在原始時代”。

埃文斯爲什麼這麼說?爲什麼歐美人不炒菜,只有我國有呢?

炒菜的起源和發展

炒菜是我國烹飪中的一種傳統烹調方式,起源於古代。最早的炒菜方式是用鐵鍋或銅鍋加熱,加入油和調料,將食材放入鍋中煸炒,以達到烹調的目的。炒菜的技巧和方法非常講究,需要掌握火候、油溫、煸炒的時間等多種技巧。隨着時間的推移,炒菜逐漸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烹調技巧和口味,如爆炒、乾煸、翻炒等。我國的烹調技巧和口味也逐漸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成爲了國際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國的烹飪傳統中,炒菜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國的烹飪文化非常注重色、香、味俱佳,追求的是“五味俱全”的口感。而炒菜的技巧和口味恰好符合這種文化特點,因此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承和發展。

炒菜不僅是一種傳統烹調方式,也是我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日常生活中,炒菜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家庭還是餐館,炒菜都是我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歐美就不一樣了。

歐洲人的食譜簡單得可憐,果腹吃麪包,營養搭配就吃麪包,社交應酬就吃西餐。爲什麼歐洲人不愛炒菜?

爲什麼歐美人不炒菜?

雖然炒菜在我國非常流行,但在歐美國家並不像在我國那樣普及。有許多原因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其中包括文化和歷史等因素。

歐美餐飲與我國餐飲文化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炒菜在歐美的發展。歐美人的目的性很強,一般做一件事都追求某一個特化極致,比如求快的快餐行業。他們的飲食文化往往只會單一地服務於某一個目標,比如麪包就是爲了果腹,沙拉就是爲了營養,貴族西餐就是爲了社交應酬等等。這種專一式的飲食文化使得歐美餐飲的發展毫無活力可言,因此就有人笑稱“世界上最薄的三本書:英國的菜譜、美國的歷史、意大利的戰爭英雄”。其中英國名菜“仰望星空”還曾一度成爲笑柄。

相比之下,我國的餐飲文化更爲複雜,不僅要飽腹,還要色澤鮮香,甚至還要擁有好聽的菜名。在這樣的高端要求下,我國的餐飲發展,就顯得極具活力了。不僅創造出了大量的高端炒菜,還將“炒”的工藝進一步細化,有小炒、爆炒,還有生炒、煸炒等。這些烹調方式不僅保持了食材的營養成分,同時也增加了食材的香味和口感,讓人們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種文化的體驗。

另一個原因是歷史因素。在歐美國家,人們在烹調中更傾向於使用烤、煮、燉等烹調方式,而不是炒菜。這種烹調方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歐洲,當時人們使用的烹飪器具主要是爐子和爐竈,而不是鍋。

此外,炒菜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油和調料,這與歐美國家的飲食習慣不太相符。在歐美國家,人們更注重食物的原汁原味,不喜歡使用過多的調料和油脂,甚至不少人追求“生食”。西餐中對於牛肉就有七分熟、五分熟和三分熟的說法,演化到近代甚至變成越生越好,出現了一分熟的做法,對此網友們常有調侃:一分熟還是太老了,我都是在陽光下追着牛直接啃。

歐洲人的這種生食習慣由來已久,有科學家猜測,這是因爲他們生活在高緯度地區,需要吃各種肉類來維持自身的熱量,而生食的營養留存是最大的。然而這種生食卻帶着巨大的風險,衆所周知,動物界是有寄生蟲的。如果不經過特殊處理(如高溫和超低溫等),那麼寄生蟲就會隨着生食進入人體,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生食在我國古代其實也不陌生。早在周朝周宣王時期,就有相關記載。當時周朝的軍隊在陝西迎戰獫狁,凱旋的時候大將尹吉甫就用生鯉魚片招待客人。《詩經》:“飲御諸友,炮鱉膾鯉。”這個膾鯉就是生鯉魚片。然而這種飲食方式卻漸漸被廣大我國人放棄了,原因就是寄生蟲太多。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有個著名的才子叫陳登,這人是廣陵太守,平時最喜歡吃魚生。建安三年時陳登突然感覺胸中煩悶,臉色漲紅沒有食慾。華佗給他看病時就說“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爲也”。意思就是說你生吃海鮮吃多了,肚子裡全部是蟲子。華佗也不愧是神醫,當場給弄了兩碗湯藥,陳登才喝了一碗,就吐出三升多的蟲子來。這些蟲子全身紅色,頭還在不斷地動,顯然都是活物。陳登病癒以後也不知道節制,三年後復發華佗不在,於是年紀輕輕39歲就病死了。後來人意識到魚生危害健康,就逐漸將這種飲食方式淘汰了。

這也不怪美國教授說他們像是在原始時代。畢竟人類掌握火焰後,就逐漸開始吃熟食,這是文明進步的表現。反而生食倒像是未開化的原始社會。而且炒菜雖然簡單,但其中也蘊含着科學原理。

炒菜的科學原理

炒菜的過程中,食材在高溫下迅速加熱,可以迅速烹製食材,從而保留了食材本身的營養成分。在炒菜的過程中,由於加熱時間短,食材的水分損失較少,因此可以保持食材的新鮮度和口感。同時,炒菜可以將食材的營養成分均勻地分佈在整個菜品中,使得整個菜品的營養均衡。

炒菜可以通過加入調料和油,增加食材的香味和口感。炒菜的過程中,調料和油會滲透到食材中,使得食材更加美味。此外,炒菜還可以增加食材的口感,使得食材更加脆嫩。

炒菜特可以使食材更易於消化和吸收。在炒菜的過程中,食材經過高溫加熱,可以破壞食材中的一些不易消化的物質,使得食材更易於消化和吸收。

總結

我國的烹飪傳統以炒菜爲重要組成部分,這反映了我國人對於美食的追求和對於口感的注重。炒菜作爲一種烹調方式,既有技巧性又有創造性,可以根據不同的食材和口味進行變化和創新,因此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承和發展。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的烹飪文化則更加註重單一的口感和食材的健康營養價值,烹調方式相對單一,缺乏創新性和變化性。

烹飪文化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其注重口感和烹調技巧,還在於其對於食材的運用和創新。我國人善於將各種食材進行搭配和調味,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菜餚,這種創新精神在現代烹飪中仍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同時,我國的烹飪文化也注重食材的健康營養價值,強調食物的平衡和營養,這與歐美國家的飲食觀念有所不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食物和烹調方式正在相互交流和融合,我國的烹飪文化也在不斷地向世界傳播和發展。然而,我國的烹飪文化依然是獨具特色的,其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口感和烹調技巧,還在於對於食材的創新運用和健康營養價值的注重。

我國烹飪文化的成功不僅在於其技巧和口感,更在於其對於食材的創新和注重健康營養價值的態度。同樣是入侵物種,小龍蝦在我們國家成爲美食,被吃到需要養殖。而鯉魚卻在美國氾濫成災。不得不說,我國烹飪文化確實是爐火純青。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的烹飪文化應該繼續保持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同時也要積極學習和借鑑其他國家的烹飪文化,實現更加多元和豐富的發展。

最後,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