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營收佔比最高,聯想:感謝中國供應鏈

(原標題:美國營收佔比最高,聯想:感謝中國供應鏈)

來源:觀網財經

作者: 呂棟

儘管交出“2014年以來主營業務首次全線盈利”的成績單,港股上市的聯想集團仍然沒有跑贏恆生科技指數。5月27日,聯想集團收漲3.2%,恆生科技指數收漲3.8%。而最近一週多來,聯想集團股價已下跌逾10%,目前市值不足千億港元。

5月26日,聯想集團披露2021/22財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業績,全年營收7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創歷史紀錄,同比增長18%(上年爲20%);淨利潤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同比增長72%(上年爲77%),同樣創下歷史紀錄;整體毛利率提升0.7個百分點至16.8%。

“這些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在業績會上透露,聯想PC業務增長15%,手機業務創下併購摩托羅拉以來的最佳業績,方案服務業務集團業務增長30%,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也是自收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以來首次實現全年盈利,而這些都是在供應短缺下實現的。

楊元慶 圖源:聯想集團官網視頻截圖

然而,儘管聯想集團去年業績亮眼,但在財報發佈前後,包括瑞信、摩根大通、花旗、中金公司、麥格理、野村等知名機構紛紛下調聯想的評級和目標價。

究其原因,還是和最近的宏觀環境和行業趨勢有關。聯想在財報中提到,反覆的疫情、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空前嚴重的供應短缺,三重挑戰在第四財季(2022年一季度)疊加,讓該公司的運營遭遇大考。在此背景下,聯想集團2022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速放緩,環比大幅下滑,連續數個季度的增長“戛然而止”。

但楊元慶仍然對中國市場和供應鏈充滿信心,“可能在短時期內,就算是國內的市場受一點影響,但是因爲出口依然很強,只要我們在中國的供應鏈不斷,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就可以不斷,甚至在不斷地增長。”

他還着重強調了聯想的研發情況,過去一年該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3%,營收佔比爲2.89%,“整體PC需求可能不如前兩年那麼強,但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研發、高端產品上投入,所以我們對於產品平均售價的提升是有信心的,即使少賣出一點數量,可能總營收還是有希望增長的。”

PC市場遇冷,支柱業務承壓

在大衆印象裡,聯想集團最大的標籤應該就是PC,這一特徵在其財務數據中更加直觀。

2021/22財年,聯想集團“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實現收入623億美元,同比增長18%,佔總營收的比重爲83%(抵銷前,下同);經營利潤爲47億美元,同比增長27%,佔總經營利潤的比重達到80%。

可見,IDG業務支撐起了聯想集團龐大的營收規模,該公司也高度依賴IDG業務。

在IDG業務中,主要產品包括個人電腦(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據財報披露,PC之外的智能設備收入佔比爲18.4%。也就是說,PC在聯想IDG業務中的佔比達到81.6%。

由此可見,聯想集團仍然是一家高度依賴PC業務的公司。該公司CEO楊元慶在本次業績會上提到,PC業務是聯想最核心的業務,“穩如磐石”,上一財年收入增長15%,盈利大約增長10億美元。

過去兩年,疫情催生了大量居家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也推動了PC市場的繁榮。第三方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全球PC市場曾連續6個季度增長,2021年全球出貨量創10年新高。

聯想作爲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的企業,無疑也從中受益匪淺。這一點也可以從股價表現中看出來,2020年3月後的一年裡,聯想集團股價暴漲近3倍。

聯想集團股價走勢

但沒有市場可以保持永恆的繁榮。

進入2022年,俄烏衝突、全球通脹、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疊加,PC供需兩端受挫。IDC、Strategy Analytics等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5.1%,聯想下降9.2%;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同比下降7%,聯想下降12%。而2021年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就已同比下降5%。

2022年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數據 圖源:IDC

PC市場先熱後冷,導致聯想雖然全年業績亮眼,但最新一季的業績並不好看。

2021財年第四季度(2022年1-3月),聯想集團營收167億美元,同比增長7%(上個季度增長17%),環比下滑17%;淨利潤4億美元,同比增長58%(上季度增長62%),環比下滑36%。其中,該季度IDG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環比下滑17%;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0%,環比下滑15%。

聯想集團主要財務數據 圖源:公司官網

管理層無疑也注意到了市場的變化。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業績會上坦言,PC市場確有放緩跡象,全球經濟、供應鏈、消費者購買力等方面均出現不利於增長的因素。但他同時也提到一些積極因素,例如混合辦公越來越普及,出現可觀的商用需求,PC將繼續主宰數智化生活中心等,“短期內PC整體出貨量仍接近同期歷史最高水平”。

楊元慶也表示,海外市場商用需求強勁,雖然整體PC需求不如前兩年,但聯想一直在高端產品上投入研發,對於產品平均售價的提升具有信心,“即使賣出少一點數量,可能總的營業收入還是有希望增長的”。

PC之外,智能手機也是聯想管理層着重提及的業務。楊元慶等高管在業績會上透露,聯想手機業務創下自2014年併購摩托羅拉以來業績最佳的一年,營收創下六年來新高,同比增長近40%,經營利潤增長率超過100%,達到3.6億美元(摺合20多億人民幣),在所有地區均實現盈利。

與PC類似,作爲消費電子行業的主力,國內外智能手機銷量近期也呈現萎靡態勢。

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1%;國內手機市場更加萎靡,一季度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29.2%,3月單月下滑40.5%。

不過相對樂觀的一點是,儘管摩托羅拉在國內不屬於一線品牌,但在美國已成爲第三大品牌。

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北美是全球唯一實現手機出貨量增長的地區,而摩托羅拉在該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56%,僅次於蘋果、三星位居第三,“摩托羅拉利用其廣泛的運營商業務,尤其是與預付費運營商和中端運營商的合作,並迅速利用全新機會,同時也建立了新的供應合作伙伴關係”。

圖源:Canalys

但需要指出的是,北美並不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機市場。

按照Canalys數據,一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爲3.11億部,中國市場出貨量爲7560萬部,而北美市場的出貨量只有3900萬部。這還是在北美市場同比增長4%,中國下滑18%的情況下。

想要證明自己,聯想手機無疑更需要在強手衆多的中國市場展現競爭力。畢竟在小米、OPPO、vivo去年出貨1-2億部的情況下,摩托羅拉的出貨只有5000萬部左右。

楊元慶在本次業績會上表示,聯想手機業務今年或最近幾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沒有任何問題,該公司同時在佈局平板電腦、智能會議系統、智慧家庭、智能辦公、嵌入式計算、IoT等領域,“相信能帶來很大的增長空間”。

“缺芯導致客戶訂單未完成”

後疫情時代,居家辦公、在線教育等PC市場的需求放緩,手機、平板等尚未展現出足夠的競爭力,聯想無疑需要在IDG業務之外培育更多增長點,這對該公司的可持續增長和平抑週期性波動都至關重要。

楊元慶在業績會上提到,聯想未來更大的成長空間在於該公司過去幾年重點投入的兩個新業務: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ISG)和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

ISG業務前身是聯想數據中心集團,主要業務包括主機板設計和系統,以及跨服務器、存儲和其他產品的全機架組裝。

2021/22財年,聯想ISG業務實現收入71億美元,同比增長13%(上年同比增長15%),佔總營收比重爲10%;經營利潤670萬美元,上年虧損1.30億美元。

楊元慶在業績會上提到,這是自聯想2014年收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以來,ISG業務首次實現全年盈利,“疫情促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速,所以對基礎設施的需求非常高,不管是傳統的服務器、存儲、網絡,還是新型的邊緣計算、雲計算的增長都非常強勁”。

聯想ISG業務中國區總裁柏鵬則舉例稱,在製造領域,ISG業務爲三一集團提供了基礎設施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加速了該公司的燈塔工廠建設;在金融領域和中國銀聯合作銀聯雲;在東數西算領域,爲甘肅的紫金雲提供了高性能計算平臺等。

然而,儘管楊元慶稱“ISG業務最近幾個季度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沒有問題”,但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聯想ISG業務實現收入14億美元,同比下滑13%,環比下滑26%;實現經營利潤677萬美元,上季度爲1688萬美元,環比下滑60%。

財報中提到,ISG業務由於集成電路芯片供應不足和新冠肺炎導致的供應短缺,使客戶訂單履行未完成,“該業務將繼續使其客戶基礎多樣化,並通過贏得設計標案擴大其現有客戶的份額”。

圖源:聯想集團財報

SSG是“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是聯想在2021年新成立的業務集團,該業務旨在整合聯想內部各業務部門的服務團隊與能力,聚焦支持服務、管理服務、項目型服務(行業解決方案)和維護服務四大領域,並設立首年實現30%的財務增長目標。

財報中提到,爲提高效率和業務靈活性,客戶越來越多地尋求跨硬件、軟件和服務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以及基於訂閱、得到良好支持的“即用即付”模式。在這樣的趨勢下,聯想成立SSG來引領集團服務主導轉型。

據聯想披露,SSG專注於爲四個可擴展的垂直領域開發內部知識產權 (IP),即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零售和智慧製造,“持續的疫情既給項目交付帶來了短期挑戰,也爲企業增加部署行業特定數字解決方案帶來了機遇”。

2021/22財年,聯想SSG業務實現收入54億美元,同比增長30%,達到原定目標,營收佔比爲7%;經營利潤爲12億美元,同比增長40%,佔總經營利潤比重爲20%;遞延收入同比增長30%,達到29億美元新高。

聯想集團財報截圖

由此可見,SSG是聯想三大集團業務中收入增速最快的業務,並以7%的營收貢獻20%的運營利潤,也因此被聯想視爲“推動集團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聯想SSG業務總裁黃建恆等高管在業績會上提到,該公司通過“內生外化”的方式來提升SSG業務的競爭優勢。而所謂“內生外化”,就是聯想的技術先服務於聯想自身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然後把成功經驗變成孵化新業務的基礎,支持其他客戶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他還舉例稱,聯想爲了滿足自己的業務需求,逐步把技術架構升級到混合雲架構。結合聯想混合雲的解決方案,該公司協助寧德時代完成了同城災備數據中心,以及整套的相關解決方案。

2022年一季度,聯想SSG業務實現收入14億美元,規模已經趕上ISG業務,同比增長27%,環比下滑7%;運營利潤3億美元,同比增長50%,環比持平。

可以看出,SSG應該是聯想集團受疫情和供應影響最小的業務。該公司在財報中提到,SSG業務新財年營收目標是同比增長30%,同時保持該業務增長速度高於整體業務的增速,成爲該公司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引擎。

但硬件市場的萎靡對SSG業務的影響仍不能忽視。黃建恆在業績會上提到,雖然硬件市場的疲弱對SSG整體收入的影響有限,但支持服務與硬件的銷售增長確實有着密切的關係。

美國營收佔比最高,楊元慶強調增強研發

作爲一家科技公司,聯想的研發情況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尤其是該公司還曾試圖登陸科創板。財報披露,2021/22財年聯想集團研發費用爲21億美元,同比增長43%,佔營收的比重爲2.89%,上年爲2.39%。

如果以科創板公司來對比,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增速高於平均水平,但研發投入強度要低的多。

2021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852億元,同比增長29%,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平均爲13%,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分別達到19%和16%。

楊元慶在業績會上透露,過去一個財年,聯想增加近5000名研發人員,目前研發總人數達到1.5萬人,“人員增長可能比費用增長略高一點”。他還特別強調,聯想招聘1.2萬名科技人才的長期承諾沒有變,要增強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投入。

由於近期俄烏衝突、疫情反覆等不利情況接連出現,楊元慶在業績會上還提到,對於聯想來說,一個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是該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業務分配非常均勻,這是能夠保持業務穩定的一個基礎”。

財報顯示,2021/22財年聯想集團在中國市場營收184億美元,中國是該公司增長最快的市場,同比增長29%;中國同時也是聯想第二大收入來源地,營收佔比達到26%。

聯想披露,該公司三個業務集團在中國都實現兩位數增長,“回顧期內,儘管中國的物流和供應鏈面臨挑戰,但個人電腦業務以出貨量和平均售價的強勁增長引領了市場,進一步維持了市場領先地位”。

圖源:聯想集團財報

美國是聯想最大收入來源地,但增速落後於中國市場。

財報披露,2021/22財年聯想在美國收入23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在總營收中佔比32%。其中,IDG業務在該地區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自收購摩托羅拉以來,北美智能手機業務市場份額首次達到兩位數。

歐洲、中東和非洲是聯想第三大市場,2021/22財年收入183億美元,同比增長15%,佔比26%;亞太地區(不包括中國)收入117億美元,同比下降1%,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教育市場銷售放緩,佔比達到16%。

談到疫情和供應鏈問題,楊元慶在業績會上表示,該公司在全球有35個製造基地,“這些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幾千家供應商的關係,保證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間斷。”

“最近中國的疫情,更加彰顯聯想供應鏈的韌性,”楊元慶表示,該公司業務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合肥工廠、武漢工廠都在正常運行,“一季度合肥產值增長24%,出口增長32%,實現逆勢增長。我們武漢工廠一季度產值和出口分別增長11%和10%,都是雙位數的增長,可以充分反映供應鏈需要的彈性和韌性。”

“還有另外一點我也特別想指出,可能在短時期內,就算是國內市場受一點影響,但是因爲出口依然很強,只要我們在中國的供應鏈不斷,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就可以不斷,甚至在不斷地增長。”楊元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