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立國精神受挑戰

(圖/新華社)

從美國常春藤大學之一、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開始抗議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人民,實施種族滅絕活動後,陸續有美國其他大學,甚至某些歐洲大學加入行列。透過各種媒體,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警察強行進入校園,把教授按在地上,反背雙手上銬,向學生噴胡椒水。哥大學生一度攻佔校內建築,最新消息是,爲了避免擴大沖突,校方宣佈取消今年的畢業典禮。

與此時間線幾乎平行的兩則新聞,先後在國際媒體上炸鍋,而在臺灣卻出奇地被忽略。一是3月29日美國聯邦政府推出了新版的關於維護、收集和呈現種族及民族數據的第15號統計政策;一是衆議院5月1日表決通過了跨黨派支持的《反猶太主義意識法》。

關於前者,加州議員於2016年時已提過《亞裔細分法案》,要求加州高等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在收集亞裔數據時要細分華裔、越南裔、菲律賓族裔等。這次第15號統計政策沒說明每個族裔大類之下如何畫分,但是亞裔之下可能被區分爲印度、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或者其他。後者定義反猶主義是一種對猶太人的特定看法,批評以色列政府將被列入「反猶」而違法。

美國建國200餘年,號稱民族大熔爐,自由民主平等一直是國家精神象徵,吸引衆多移民前往。美國人深感自豪,以此爲標竿批評譴責其他國家,甚至不惜用武力來修正這些國家的不自由、不民主、不平等。然而民族大熔爐於今狀況如何呢?前幾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把「黑白兩道」的衝突搬上臺面。某著名大學入學考覈疑似打壓亞裔申請者,也曾經被告上法庭。

如文前所提的幾則重大新聞,正挑戰美國立國精神。大學師生抗議焦點原是守護巴勒斯坦人權性命,卻被扭曲成反猶太主義。而亞裔爲何對15號統計政策如此敏感,害怕這是《亞裔細分法案》死灰復燃,因爲這種細分相當於政府有權收集更多個人隱私,大數據科技日益發達,將來不知會被怎樣利用?不只亞裔,各族裔內心恐怕都充滿了不安全感,哪一天美國跟哪一個族裔的母國關係不好了,要找哪一個移民族裔的麻煩,將更加輕而易舉。

現今的種族問題已經讓美國焦頭爛額,爲何要把種族之間的差異再凸顯出來?尤其許多移民出生成長於美國,在主流文化薰陶下成長,也已經自認是美國人,未來將是這個社會的奉獻者,理當得到公平寬容的機會,而不是輕易給他們貼上族裔的標籤。

民族大熔爐是個美好的理想,短視政客別讓它熄火了!(作者爲《人間福報》前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