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報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號登月背, 爲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2019年初,一些外媒突然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劍頭直指彼時登陸月背的中國自主探測器——嫦娥四號。

要知道,人類對浩瀚的宇宙一直充滿好奇心,但是,無奈生存環境的迥異,導致探索宇宙的行爲危險重重。

圖源網絡

因此,每當有新的成就發生,或多或少都會招致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中國還未正式舉證辯解,美國航天局NASA卻第一時間站出來反駁這些荒謬之言。

NASA公佈“嫦娥四號”降落點圖片

與此同時,NASA還公佈了“嫦娥四號”降落點的照片。

那些不實的流言到底從何而出?美國NASA又爲何幫中國證明?嫦娥四號登上月球背面的過程又是如何的呢?

這些紮根於人們心中的疑問,將在這篇文章中被一一解釋!

決定國運的偉大成就

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着三名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

其中,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表面時,留下一句經典的話:“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圖源網絡

此次美國順利登月,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確實可以被稱爲里程碑式的成就。

正如前文所言,人類登月的起因是滿足好奇心,但同時也是證明自身國力,宣揚科技實力,強化國際地位,震懾其他國家。

從美國登月便可以看出。

二戰結束後,各國都在休養生息,而美國靠着“戰爭財”這一手段可謂是賺得盆滿鉢滿,內心的“霸主夢”也自然噴涌而出,卻遇到蘇聯這個“攔路虎”。

圖源網絡

兩國都想向世界證明自己是“絕無僅有”的超級大國,因此,“拉鋸戰”打響,美蘇爭霸局面形成。

誰能有世界領先的科技、國防與經濟實力,便能拔得頭籌。尤其是對於宇宙的探索上,甚至傳出:“哪國能登上月球,哪國就能統治全世界。”

在這樣的狀況下,1961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對美國宇航局NASA說:“我想讓美國人去月球看看!”

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蘇聯也對外公開:“在國慶50週年時,蘇聯的公民可以在月球上慶祝。”

要知道,彼時火箭技術纔剛起步,發射衛星更是難上加難,但兩國爲了相較,直接拉開了這場“心裡都沒底”的太空競賽。

很快,美蘇兩國相繼發射各種衛星與探測器,並且用火箭將小動物們送上太空。美國更是先人一步地提出要在月球建立軍事基地的計劃,稱其爲“地平線”。

圖源網絡

那時,兩國都在爲“爭第一”而費盡心思,不乏用間諜打聽對方的進程,也是爲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最終,美國爲了搶先一步,在1959年啓動“地平線”計劃,並在1965年完成載人登月。

而蘇聯在1957年發射首顆人造衛星,並在1962年提出月球基地計劃“星辰”,還在1961年4月12日,讓宇航員加加林進入太空,但在1969年後,爲登月計劃配套的火箭相繼發射失敗,暫時落敗。

圖源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雖然在載人登月上先人一步,但在建造月球基地的計劃上,與蘇聯幾乎同時放棄。

可以說,對於月球的探索進程前後,決定着個人國力,但同時,也因爲技術限制,無法一呼百應。

而中國則是在這個坎坷的前人腳步中,走上了自己的太空之旅。

穩紮穩打,不畏謠言

中國對太空探索,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公元前14世紀,中國殷尚神諭有日食和日食記錄,而先秦時期的天道觀後更是打開了各個朝代對天文的研究。

當然,古代思想,最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加上現代技術,才能真正意義上地實現“飛天、奔月”。

圖源網絡

新中國成立後,“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深入國人的心中,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發展計劃,而對國防力量的建設無疑是排在首位。

1950年5月19日,中國成立了原子彈研究所,也是第一個科學研究機構。隨着內載小白鼠的火箭,以及人造微信的陸續發射成功,我國在1992年, 正式開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別看,中國的太空探索進程,遠遠落後於美蘇兩國,且遲遲不見載人計劃的提出。

圖源網絡

這是因爲中國一直在衛星領域中鞏固自身的成就,先後有氣象衛星、資源觀測衛星、返回時衛星等等,可謂是如數家珍。並且借用此商業發射資格,快速完善火箭技術。

簡單來說,中國正在“小積跬步,大至千里”。

可是,眼尖的美國人還是盯上了中國。

圖源網絡

其實,蘇聯解體後,美國自以爲是能坐穩霸主地位,便開始削弱製造業,轉移重心到金融業,而對航天技術的研究實際上處於停滯階段。

比如繼“地平線”計劃後又提出的月球空間站、SpaceX的星艦登月飛船、SLS火箭的獵戶座飛船航班等等,幾乎都成了花架子。

更重要的是,美國當局直接減少了對NASA的撥款數額。

圖源網絡

2023年11月13日,NASA負責科學事務的副局長桑德拉·康納利表示:“由於預算不確定,NASA放慢了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其中原因,就與美國衆議法院縮減2024年夏天的MSR(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撥款有關,甚至還“明令規定”:若MSR成本超過53億美元,或將取消。

簡單來說,美國對探索太空的進程,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可以用心不齊解釋。而它一貫是強權霸道:我不發展,其他國家更不能發展,且決不能超過我。

圖源網絡

因此,美國開始了對中國航天發展的限制。

1993年,國際空間站落成,中國想要加入,但被美國拒絕。

1999年,美國以毫無根據的《考克斯報告》爲藉口,明令禁止使用中國火箭發射美國衛星。

包括《沃爾夫條款》、《巴統協議》、《瓦森納協定》等出口管制。

圖源網絡

可以說,一系列的舉動儼然是封鎖我國在全球航天發射商業圈的發展。

當然,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韌性,絕不允許輕易服輸。

1991年,月球探測工程正式啓動。

這時,正是世界各國對我國封鎖最爲嚴苛的時候。爲了能換取科技交流,我國專家們想盡各種辦法,不恥下問,而無數科學院士們的夜以繼日,換回了一個個技術的研究突破。

圖源網絡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並順利將月球的表面影響傳回國內。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將得到國際最高的的7米分辨率全月圖和月球虹灣地區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圖。

2013年12月1日,“嫦娥三號”拍攝了最清晰的月面照片。

毫不誇張地說,從無到有,從被人輕視到傲視羣雄,中國航天的發展史就是中國的發展史。

圖源網絡

不過,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嫦娥四號”爲何選中的是月球的背面?

要知道,月球是一個球體,本身並沒有正反面之分,但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所以只能一面向着月球,也就是我們可以用天文望遠鏡等專業設備看到的月球表面,久而久之,就被稱爲正面,而另一面則是背面。

也因此,在大部分國家對月球的探測工程中,基本上都集中在月球的正面。

圖源網絡

正如罕見之地蘊藏着大量資源一樣,不爲人所廣知的地球背面,也蘊藏着許多不解之謎。

比如,月球背面,一直處於地月系的外圍,所遭到的小行星等天體的撞擊或許更加頻繁。因此天文學家們認爲這裡可能蘊藏着太陽系形成初始信息。

還有,在先人的檢測中,發現月球正面的氦-3能源豐富,是否意味着月球背面的能源會更加豐富呢?

對天文知識與資源的渴望,促使着中國對月球背面展開了新領域。

圖源網絡

2018年,“嫦娥四號”兩次發射,至今仍在月球背面展開探索任務。

對於美國而言,中國的發展,如蘇聯一樣,自然要想盡辦法地抹黑、拖後腿,而慣用的間諜與輿論,則成了打響中國的一顆顆子彈。

可是,中國已今非昔比,無論是國安部門對間諜的打擊力度,還是以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都宣示着“中國腳踏實地,絕不會弄虛作假”。

而在傳言掀起波瀾之際,NASA站出來替中國澄清,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圖源網絡

或許這也有科學家們所宣稱的“科學無國界”的純潔學術之心,又或者對美國無法大力促進航天發展的一種反抗。

謠言終究會不攻自破,而中國必將在茁壯發展的路上勇往直前,也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航天技術成熟,也能在月球上留下屬於國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