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斷層 學者籲民衆提高警覺

嘉義市消防局16日舉辦防災宣導活動,透過各種急救、災防體驗,強化民衆防災意識。(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新港鄉、民雄鄉8月16日至今發生4次較大有感地震,最大規模達5.5,且地震深度不到10公里,加上學者不排除後續還有更大規模的地震發生,引發民衆憂心。嘉義縣、市政府16日都舉辦地震演練、防災宣導等活動,提升民衆防災意識和應變能力。

9月是國家防災月,嘉義地區近來頻發生地震,加上水患剛過,嘉義市消防局昨天特別舉辦防災宣導活動,讓市民及大小朋友瞭解正確的避難、逃生等安全知識;市長黃敏惠到場響應宣導,表示921大地震雖是24年前的事,人們卻依舊記憶猶新,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及日前發生震央在新港,規模達5.5的地震,都提醒民衆應該學習更多。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研究團隊監測分析,近期民雄、新港有感地震震源幾乎相符,且規模有變大趨勢,嘉義縣府日前召開嘉義縣地震潛勢分析暨整備作業會議,邀學者分析斷層分佈外,昨也在民雄鄉山中韌性社區實施夜間地震疏散避難演練,模擬地震發生時,相關應變作爲。

氣象署統計,近年顯著有感地震次數上上下下,並未有規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李錫堤說,每年地震次數不一,去年未達異常程度,最近南部頻傳地震,他特別提醒民衆要提高警覺,如梅山斷層、海溝型地震等更是要特別注意。以海溝型地震爲例,規模至少8.0,甚至上看8.6,且臺北盆地土壤鬆軟,若有共振現象甚至搖晃更久,應儘早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以防災害發生。

前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地震較高的頻率約50年爲週期,如1922年、1972年及2012年等,週期間還有如縱谷地震、921大地震等,地震爲能量釋放的概念,當年發生較多或規模較大的地震後,隔年就會減少。近期新港地震,較1999年的嘉義地震位置偏西,但差不多位置,若研判正確,此次地震可能也與梅山斷層有關,以過去資料推估梅山斷層週期約170年,但仍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