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縱覽 | 大氣治理關鍵期,更要保持理性和定力!(中國環境報)

在“十四五”大氣污染治理即將進入收官年之際,2024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場卻喜憂參半。喜的是經過全國各地奮力拼搏攻堅,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的預定目標正在穩步實現;憂的是各地治理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歷史遺留的污染頑疾相交織,正在對圓滿完成“十四五”大氣環境改善目標任務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36”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出現反覆。有的城市污染程度同比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有的城市連續兩年沒有出現重污染天氣的優異表現在今年被打破,還有的城市污染程度起伏不定、時有意外高值出現。究其原因,除極端氣象條件不斷反覆出現之外,一些地方工作定力不穩、不實、不到位的現象仍然存在。

比如,前段時期生態環境部主要領導採用“四不兩直”工作方法赴多地一線檢查,發現了污染治理不到位的問題,特別是機動車污染治理不紮實的問題比較普遍和嚴重;生態環境部重點幫扶工作組在各地指導工作時發現,多年積累的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問題整改不到位現象仍然存在;還有近期通報的南方一些城市出現空氣質量反彈,涉及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不落實、僞造臺賬、製造停產假象等問題,更是令人震驚。

筆者認爲,當前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均與一些地方在治理工作上缺乏理性認知、治污定力不足有密切關聯。有的地方經過多年奮力拼搏,空氣質量實現大幅好轉,便過於樂觀地認爲空氣質量已經實現根本好轉、人民羣衆已經非常滿意,於是出現了疏忽大意和時緊時鬆;有的地方面對經濟復甦艱鉅任務,沒有正確把握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違規上馬“兩高”項目;有的地方消極迎合網上一些片面不實的輿論,將本應該守正創新堅持下去的治污好辦法、好經驗、好舉措放棄或消極落實。上述這些現象和問題,如不及時糾正,將阻礙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進程。

明年是“十四五”大氣污染治理收官之年,今年還剩下不到兩個月時間,正是承上啓下的關鍵期,不容懈怠。因此,當前各地特別是大氣污染治理存在相關問題的地方,迫切需要從思想認識上扭轉和糾正理性不夠、定力不足的問題。

強化理性認知。滿足人民羣衆對藍天白雲的期待,需要各地保持定力、齊心協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向着更高標準奮進。各地要理性分析空氣質量改善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科學謀劃部署、精準落實推進,不可有一絲一毫的動搖和鬆懈,更不可遇難而退、遇阻停步。

對於過往已經認定的真正有利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好做法、好經驗,諸如面臨重污染天氣時嚴控露天焚燒等,不應盲目放棄,導致前功盡棄。要吸取以往有的地方放鬆面源污染後所出現的時段性嚴重污染教訓,切實保護最廣大人民羣衆的環境權益。

強化理性治理。從多次調研檢查結果來看,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兩高”項目污染排放、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弄虛作假問題的存在和產生,與地方在大氣治理方面部署不嚴密、不繫統,對新生污染物危害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循序漸進的理性治理舉措有很大關係。

以機動車污染治理爲例,多地發現的弄虛作假、敷衍治理問題,與當地對機動車污染貢獻的認識不足、多部門合力打擊第三方機構弄虛作假行爲力度不夠有關,使機動車超標排放成爲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那些仍不清楚本地污染來源的地方、監管長效機制尚不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對本地各種面源點源污染進行大排查,在此基礎上安排部署科學精準可持續的治理方案,並注重發揮多部門合力全鏈條打擊違法問題。

強化理性應對。不利氣象條件下形成的重污染對人體健康傷害很大,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可以有效減緩污染程度。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受多種因素影響,多地的重污染應急工作力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削弱,甚至有的地方在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對於那些十分有力有效的應急響應舉措也縮手縮腳。

應急晚一步,污染更嚴重。面對重污染天氣,地方政府必須及時啓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並將減排措施落實到位,把管用的措施手段繼續用好,堅持實事求是、守正創新、不動搖不鬆勁。

來源 | 中國環境報

編輯 | 廉偉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2024年,中方與巴庫氣候大會主席國阿塞拜疆、聯合國、《公約》秘書處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保持密切溝通交流,積極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成功主辦多場氣候外交活動,在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中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