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渲染大陸武嚇 撩撥臺灣
這兩篇文章符合作者一貫的調性:通過渲染大陸攻臺威脅,一方面使臺灣方面對大陸增強戒心;另一方面強調臺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從而力推臺美深化軍事合作,例如鼓吹美國增加對臺軍售。
在《外交家》一文,易思安就表示五角大樓應該把臺軍納入美軍在加州、夏威夷和關島的軍事訓練範圍,並重啓定期的對臺軍售,以及解禁美軍艦艇、高階官員訪問臺灣。而在《臺北時報》文中,除了主張華盛頓漸進地正常化與臺灣的外交關係之外,易思安還將臺美之間的最高目標指爲促使中國進行政治體制變革。
考慮到目前兩岸政治關係的緊繃,來自美國的這種聲音無疑有升高臺海局勢的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臺美之間的互動模式有不斷朝着此種危險方向發展的趨勢。在中美貿易爭端的大背景下,無力解凍兩岸關係的蔡政府索性在對外政策上向美國「一邊倒」。
目前,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之下,美國對盟友的承諾日益遭到質疑。近期,在川普面前屢屢碰壁的日本、印度等亞洲大國呈現明顯的外交轉向,通過提升對華關係來平衡對美關係。同時,中日韓三國的對話與合作機制也重新上路,對過去美國在亞洲精心構築的同盟體系敲響警鐘。
這種情況下,美方操作對臺關係的需求自然提升。可惜的是,蔡政府錯失原有機會獲取的戰略空間,相當自覺地倒向美國,讓後者輕易獲得臺灣這一籌碼。
更糟的是,這種「一邊倒」大大限制了臺灣的外交決策空間與靈活性。用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的話說:臺灣正在「古巴化」的過程當中,他們正將自己的安全責任交付給美國,而失去對自身安全的掌控權。
顯然,在與大陸僵持的同時,臺灣若不斷將自身與美國捆綁,頻頻測試大陸紅線,則可能激活作爲中美之間「導火索」的屬性,同時壓縮大陸方面的迴旋餘地。而對正式同盟體系都已有諸多不滿的川普政府,其與臺灣的這種非正式關係又有幾分可靠呢?
事實上,與負責對臺軍售的美國軍火商關係密切的「2049計劃研究所」正是看準中美競爭的國際環境變化,渲染中共對臺威脅及臺灣的戰略價值,從而在幾年之內獲得大量資源挹注及社會影響力。其創辦人薛瑞福也順利打開「旋轉門」,被川普提名爲亞太事務助理防長。
然而,這樣一個成立不久的小型智庫,其立場和水平在美國智庫界都仍屬後進,卻藉由鼓吹大陸對臺威脅、推動臺美軍事合作而迅速崛起,不外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表明這類激進的主張在臺、美兩方正在獲得日增的支持。
臺灣方面更應對此類渲染兩岸軍事衝突的論調保持謹慎,避免將自身綁上川普的戰車。
(作者爲臺大政研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