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公園改造 地方憂街友去處
北市府參採日本表參道概念,將重新打造萬華艋舺公園,預計後年完工。但無家者聯盟調查發現,夜宿公園的70位無家者,逾6成可能被迫在施工期間向外移居,要求北市府提供多中心、分散式的社區化居住空間與政策補助,安頓現有無家者。
無家者聯盟也呼籲,衛福部有責任在社會救助法中制定無家者專章,以及制定無家者權益專法與按年編列法定預算,發展對全國跨縣市無家者的公共支持方案。北市社會局表示,已規畫街友多元安置輔導方案,有73%街友願意接受住宿服務。
無家者聯盟昨舉行記者會,根據7月發起的艋舺公園使用者需求調查,日間主要使用者約53%是高齡的社區一般民衆,夜間則以無家者佔絕大多數。
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倡議專員王今𬀩指出,夜宿艋舺公園70位無家者,有65%可能在施工期間向外移居,首選爲周圍店家騎樓,其次是萬華區的公共空間,最後則是臺北車站,不少店家擔心現行環境衛生與秩序管理模式將失效,另有一半以上的周圍店家贊成在社區設立有效納管無家者秩序的地方。
萬華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和說,艋舺公園改造,對商圈有非常大的正面效益,但施工期間市府也要拿出配套,改造後也要思考街友問題如何處理。他還說,7成街友來自外縣市,中央必須統合各縣市一起解決。沐育文化營運長施景耀說,無家者若因公園改建沒被安置,白天會不敢工作而窩在騎樓,反造成周遭店家困擾。
公園處說,公園改造將採全區施工,預計明年動工,2026年完工。社會局表示,已規畫街友多元安置輔導方案,增加安置資源,有73%街友願意接受住宿服務、14%自有資源無須協助,僅6%堅持露宿在外。
社會局表示,不願接受居住輔導的街友,將比照避寒、防災機制提供庇護,開放街友夜間臨時入住,並加強公私協力合作,提高民間團體申請街友住宿補助、擴增安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