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是粒線體毒素 腎臟醫:造成細胞全面死亡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燒,日前已遭北市府勒令停業。(粘耿豪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人死亡,衛福部昨(28日)晚宣佈「其中1人的血液檢體中驗出米酵菌酸」,爲臺灣首例。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米酵菌酸是粒線體毒素,會讓人體細胞無法進行呼吸作用,進而無法產生能量,導致全面性的細胞死亡。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上分享,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人體,把國家比喻成細胞,那粒線體就是國家的發電廠。而米酵菌酸是粒線體毒素,作用就是對全球所有發電廠無差別攻擊,讓全球陷入停電狀態。換到人體就是細胞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法產生能量,導致全面性的細胞死亡,而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粒線體毒素就是「氰化物」。
王介立表示,目前已知米酵菌酸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產生,這不是一個常見的人類致病菌,但細菌是廣泛存在於環境之中。米酵菌酸在過去造成的案例,最早是在印尼出現,首次報告於1895年,當時有7216人受影響,850人死亡。之後在大陸、非洲等地都曾出現過。
王介立指出,讓細菌產生毒素的有利條件爲攝氏22至30度度、中性至微鹼性的pH值(6.5至8.0)以及低於1.5至2%的鹽濃度,此外,當脂肪酸濃度在20至50%時,尤其是甘油、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櫚酸,也有利毒素產生。只要條件適當,短短2天就可以培養產生2–4 mg/g的毒素量。
王介立也說,目前關於米酵菌酸的毒物動力學性質仍報告不多,但因爲它是高度脂溶性,推測其在人體內的分佈體積很大,這通常也代表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等治療,移除毒素的效果是很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