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籤”鋪就國際交流與經濟發展“快車道”
□吳燕
國家移民管理局近日發佈信息,2024年全國口岸累計出入境人員達6.1億人次。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隨着口岸簽證、過境免籤、區域性入境免籤等政策不斷優化,“China Travel”正成爲國際新熱潮。
“免籤”鋪就“合作路”。社交媒體上,關於“中外文化碰撞”“跨國友誼”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大夥紛紛開啓“曬圈”模式,分享着與外國友人的有趣故事,以及因文化差異產生的奇妙體驗,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討論熱潮。網絡上出現將新鄉調侃翻譯爲“New York”這類有趣的文化現象,就是文化交流碰撞的生動體現。這種看似詼諧的翻譯,實則是不同文化相互滲透的獨特表現。同時,免籤政策不僅是簽證規則的調整,更是對全球互聯互通願景的一次大膽實踐。它打破了國界的限制,爲不同國家的人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交流機會,推動着經濟與文化的跨國流動。
“免籤”繪就“發展景”。免籤政策一經落地,旅遊行業瞬間“燃爆”。以江蘇爲例,2024年江蘇各口岸入出境外籍旅客39.1萬人次,同比增長101.5%,其中免簽入境外籍旅客4.8萬人次,同比增長8倍。僅2024年12月,就有近1.3萬名外籍旅客從江蘇口岸免簽入境。江蘇吳韻漢風、古典園林等獨特文化“圈粉”大量境外遊客,“水韻江蘇”文旅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與“China Travel”詞條熱起來相對應的,是不斷升溫的旅遊市場。在當下數字經濟浪潮中,旅遊行業也藉助數字化手段不斷升級,爲遊客提供更便捷、個性化的服務,進一步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免籤”展示“多元性”。“多元共生”成爲城市發展的新追求,通過提升“軟環境”,讓世界各地的遊客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多元與包容,帶給遊客更好的旅遊體驗。在公共場所設置多語言標識和信息查詢設備,建立健全針對外國遊客的投訴處理機制等,營造友好、包容的社會氛圍,讓全球交流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不斷深化。對韓免籤後,在韓國人的社交平臺上,與東方明珠的合影基本是人手一張。在韓式審美下,上海有了新的“出片”方式;在江蘇蘇州,古城開啓“China Travel”熱,“博物館+”“園林+”“非遺+”新玩法越來越受外國遊客的青睞,“新”與“舊”牽手,“古韻”與“時尚”交融,一個立體的中國展示在世界舞臺。
隨着免籤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更多地方共享旅遊資源、形成規模效應,提升開放水平、發展外向經濟,廣交天下客、贏得新機遇。我們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擁抱世界,共同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