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未來產業,臨港面向全球遴選科創項目
臨港新片區正加快構建“從0到10再到100”的全鏈條、全過程科創體系。
3月26日,在臨港新片區科創大會上,一批高能級創新載體和創新聯合體落地臨港新片區,進一步豐富臨港的創新生態。此次臨港新片區落地的創新項目,包括RISC-V生態創新中心、智能機器人產業研究院、低空智聯創新中心等7個科技創新項目,分別瞄準多個未來產業新賽道。
其中,聚焦未來空間產業,紮根臨港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這次獲頒成爲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
“我們上游的供應鏈,包括做飛輪的、做推進的、做新型載荷的公司等等。另外從我們的下游來講,現在衛星的應用也是一大塊,包括了衛星的測運控、圖像處理、氣候、城市勘探等應用領域,瞄準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去做一些佈局。”該院院長鬍海鷹說,瞄準空間探測、星網組網等重大任務,下一步還將聯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力。
與此同時,針對科創企業的培育孵化,新片區已落地上海交大智能製造平臺、朱光亞戰略科技研究院平臺等16家新型科創平臺、科研機構,引進、培育、孵化企業數量近百家。
臨港科投公司的專業培育孵化服務已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該公司董事長翁巍透露,“通過EDA服務中心來降低成本,動物實驗中心和臨牀轉化中心,來提高新藥和器械的化。在半導體領域,我們的流片服務中心可以提高流片的成功率。通過這個方式來提高產品開發的效率和發展的速度,縮短進程。”
爲了讓更多的科創企業“長出來”,臨港新片區當天還啓動了“X·Time2024國際創業大賽”。大賽共設立汽車電子、關鍵軟件、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四個新質生產力賽道,面向全球範圍內遴選項目,總獎金280萬元。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處長陸瑜透露,爲了吸引優質項目落地臨港,已匹配一系列政策與資源。
“我們也設計了很好的政策,除了獲獎能拿到基本的獎勵以外,如果落地在臨港發展,我們還會免租金、解決團隊人才的戶口。”此外,臨港新片區還將提供研發高比例支持補貼和臨港的引導基金,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企業和人才來到臨港。
這一系列成果離不開臨港新片區構建的“科創驛站、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園區”梯度孵化培育體系。
據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介紹,臨港新片區構建了覆蓋“基礎創新-應用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型企業培育”的全鏈條全過程科技創新體系,爲企業提供“0到1”的源頭創新、“1到10”的創新加速,和“10以上”的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的政策保障,聚焦建設國際協同創新示範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提升臨港新片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陸瑜介紹,在針對企業創立初期的“0到1”環節,新片區還將試點探索“撥投聯動”,形成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科創風險共擔機制,幫助企業打通“最初一公里”。
“我們通過支持開展研發的方式,等於是專項補貼。如果成功了,那麼這部分的補貼可以轉化成一部分的股權,留在臨港,但是這個股權的佔比是很小的。”陸瑜表示,通過這種方式,政府跟企業有一個風險利益的共擔機制,能幫助企業實現“0到1”的初始創業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