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鄉建鄉創合作 參與,村莊就變了

蘆塘社區舉辦各種活動,居民均踊躍參與。(圖/取自海滄公衆號)

大陸福建省以閩臺同源之便,加強「閩臺鄉建鄉創融合發展」,在福州、廈門、三明、泉州等城市都獲得極佳成果,也讓臺灣建築師、文創團隊得以在福建施展才華、創造價值。

800公尺長的「我想靜徑」在龍眼樹下蜿蜒穿行,沿途有綠色水塘、大棚蔬菜、香蕉樹、芭樂園﹔蘆塘書院修舊如舊,「愛心鄉村大舞臺」下,村民正悠閒地泡茶。

2019年成立的廈門市海滄區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會址就設在蘆塘社民居里,基金會旨在搭建兩岸城鄉發展工作交流平臺,推動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領域的兩岸融合發展。

近年來,基金會理事長、臺灣青年李佩珍率領一批來自臺灣的社區營造員,活躍在海滄區鄉村振興第一線。李佩珍強調,與在地村民溝通很重要,「我們參與了,村莊就變了」,激發村民的內在動力,鼓勵參與村裡的共建共治共享。

於是,蘆塘村民林亞花捐出兩千平方米雜地,用於村裡的耕讀文化廣場建設。當村裡要修建「我想靜徑」步行,總計36戶村民自願讓出了沿途的一些邊角地。

蘆塘社的陳氏宗祠是全村文化地標。李佩珍團隊把它作爲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出來,打造成新時代的蘆塘書院。兒童課堂、婦女培訓、老人書畫展等各類文化活動都在這裡舉辦,喚醒了村民們對家鄉綿延近千年耕讀文化的記憶,激發愛鄉情懷和自豪感。

蘆塘社的祠堂改成書院,小學生放學後來此做作業,充分發揮書院功能。(圖/取自大陸網路)

來自臺灣的社區營造員刁威淇說,基金會團隊與海滄區旗袍文化促進會合作,鼓勵婦女朋友「姐姐妹妹贊(站)起來」,在服飾表演中找回自信,活出生命的精彩。

社區營造員陳家葳在臺灣擔任過專業模特,帶領二三十名蘆塘社婦女進行形體、站姿訓練。夜深了,有的婦女還在單獨訓練,十分用功。一些婦女吃驚地發現,原來自己有這麼大的潛力,經過培訓完全可以走上舞臺表演。之後,她們成立了走秀隊、小鼓隊,成爲活躍鄉村文化生活的一支生力軍。

30歲的餘芳是2個孩子的媽媽,在李佩珍團隊重點培育下,從農村家庭婦女變身爲遠近聞名的鄉村網紅——「蘆塘小芳」。她的照片和「蘆塘小芳歡迎您」幾個大字一起掛在村口,成爲蘆塘社的形象代言人。

當地村民顏惠泳說,感覺臺青們就像自己小孩一樣,所以經常喊他們一起過來吃飯。「我們住在村裡,與村民是鄰居,彼此擁有信任和親人般的互動。村民經常拿糉子、湯圓、餅乾、水果給我們分享。」李佩珍說。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今年將繼續在海滄區選取5個村社,包括洪塘村赤土社、一農社區下陳社等,每個村社派出2名來自臺灣的社區營造員,實施「五福臨門」社區營造計劃。以閩臺鄉建鄉創合作,來落實鄉村振興。

蘆塘社的村民還拍搞笑影片,以網路傳播社造成果。(圖/取自海滄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