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骨折賣”還能保值增值? 直播“套路”老年人

價值幾十萬元的名家真跡限時打折,僅售幾千元?還能終身售後、終身回收?如果你在直播間看到這樣的產品介紹,會心動嗎?隨着網絡直播的興起,各類商品通過直播平臺迅速進入消費者視野。然而,直播帶貨也暗藏陷阱。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中老年人的弱點,在直播間以“名畫”之名售賣假冒僞劣商品。許多老年人深陷其中,不僅花費大量金錢購買所謂的“名畫”,還面臨着維權難的困境。這個虛假的發財夢,正成爲許多老年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老人半年花了50萬元購置“名畫”“名錶”竟爲假貨?

近日,範女士向羊城晚報記者爆料稱,她的父親在某直播間受騙,半年來購買手錶、字畫等物品共花費超過50萬元。她說:“我爸爸在直播間買的那些所謂的藝術名畫和名錶,直播間的營銷話術說這些東西價格低,有收藏價值,將來能高價回收,但其實很多都是假貨。”

範女士展示了父親在該直播平臺的多個商家處購買的訂單截圖。據她介紹,父親曾在名爲“沁元文化”的店鋪購買了接近7萬元的產品。她發現問題始於一次收到“粗糙包裝”的商品後,這引發了她的警覺。

隨後,她查看了父親的平臺賬戶,整理出了其在直播間購買的各種產品,其中不乏“齊白石真跡”字畫以及“百達斐麗”手錶,還有所謂的鑑定證書。但範女士經過求證,發現大師真跡是贗品,鑑定證書也是僞造的。

例如,範女士的父親收到的一幅《鍾馗福威圖》,商家直接將畫摺疊後寄出,導致畫上出現了不少人爲的褶皺。所謂的授權書僅是一張打印紙,上面只有一個名爲“文化宣傳部”的印章,且沒有具體的名字和日期。關於該“中國書畫收藏鑑定中心”出具的鑑定書,不僅沒有明確的鑑定機構名稱,在正規網站上也查詢不到相關編號。

範女士坦言:“字畫鑑定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這些所謂的鑑定明顯就是在欺騙消費者。收藏證書是商家自己打印的,印章也是商家自己蓋的,他們聲稱在雅昌有備案,實際上根本查不到。而正規機構的備案信息都可以在企查查等網站上查到。”

目前,範女士面臨着“追款難”的問題。由於父親在多家商家處購買的產品金額分散,部分商家已經關閉店鋪,導致她面臨取證難、維權成本高、維權時間長等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她只能想辦法儘快追回較大金額的損失。

令範女士感到沮喪的是:“父親似乎被洗腦了。即使告訴他這些人專門騙取老年人的錢財,新華社也曝光過類似的事情,他卻不信,還堅持認爲我在阻礙他的投資,影響他爲後代留下保值增值的財富。有時候,他甚至考慮借錢繼續購買類似的產品。”

當前,範女士已向該視頻平臺反映了這一問題。平臺客服已經介入,幫助範女士協調退款事宜,她也收到了部分退回的款項,還有一些訂單正在覈實中。對此,範女士建議消費者要加強維權意識,積極尋求外界和平臺幫助;也希望平臺加強監管責任,加強對主播和店鋪的審覈,及時清退違規直播。同時,平臺應積極向老年人推送“反詐”信息,幫助他們增強防範意識。

平臺打擊消費欺詐行爲書畫直播亂象猶存

近日,記者在多個視頻平臺觀看了多場書畫直播。發現直播間內,部分主播展示作品時會強調“大師”的履歷和收藏證書,以及有收藏價值、會組織拍賣會等內容。在某直播間,主播在介紹一幅“徐悲鴻的畫作”時,就稱其在漂洋過海的運輸過程中有損毀,現僅售3000元可“撿漏”。

記者發現,爲規避監管,一些主播使用模糊用語、諧音詞等避開關鍵詞,快速上架並撤下鏈接,不設置直播回放。比如主播會說某達集團的董事長王某某也購買了該名家的畫,此外,這些直播間嚴格控制評論區,有觀衆質疑直播間賣的是假畫、在雅昌官網查不到備案信息時,會被踢出直播間。

“維權退款難”是消費者共同的痛點。很多時候,人們事後才發現家中老人購買了類似產品,已過售後期。此外,消費者未保存購買產品時的直播間截圖,難以證明虛假宣傳或售假行爲;以及部分直播間清退了賬號或店鋪,使消費者投訴無門。

對於老人爲何容易上當,不少子女提到幾個共同點:防範意識不強、輕信主播話術、貪小便宜心理、和家人溝通少、性格固執等原因。一位受訪者提到:“老人特別害怕孤獨,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絡上,把購物當作是某種心理慰藉。如果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財富,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仍有價值。”

今年3·15期間,也有媒體曝光“直播帶畫屢現假大師”的騙局和套路。例如,某直播間售賣的3000元“張大千畫作”實際上是流水線印刷品。一些主播兜售廉價字畫,把作者包裝成“大師”或“名家”,但這些所謂的身份和頭銜經不起細查。

事件引發關注後,相關平臺對違規賬號進行清退,並表示將加大監管力度,打擊造假行爲,保護消費者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直播平臺持續打擊類似的行爲,但字畫直播帶貨亂象仍然存在。

在採訪中,有業內人士坦言,字畫作爲藝術品,其真僞不僅與作品本身相關,還與其來歷、歷史背景等有關。在直播平臺上,很多主播和銷售商可能從各種渠道獲取商品,這些渠道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難以一一驗證。平臺在審覈產品時,往往無法實地考察每一件商品的真實情況。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能夠幫助鑑定藝術品的真僞,但直播中的視頻質量和實時性要求,限制了平臺對產品的詳細審覈和驗證過程。即使有些平臺採用了圖像識別技術或第三方鑑定機構的服務,也難以在直播的快節奏環境下實時進行。

律師說法

直播購物“名家字畫”若爲假貨平臺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對於打着“名家字畫”“名錶藏品”等旗號,實則售賣與描述不符商品的行爲,上海秦兵(北京)律師事務所的劉馨遠律師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類直播行爲涉嫌違法,是典型的虛假宣傳。這些主播不僅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涉案金額達到3000元以上,還可能構成詐騙罪。

對於涉及欺詐的銷售行爲,劉馨遠表示,直播平臺也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根據《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發佈的內容如果構成商業廣告,應當履行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或廣告代言人的責任和義務。這意味着平臺需要確保宣傳內容的真實性,不得發佈虛假或誤導性信息。

消費者在購買假貨或遭遇虛假宣傳時,應該如何進行索賠和追回損失?劉馨遠提醒消費者,首先要固定當時主播對產品的宣傳和承諾內容,以及自己的消費記錄證據。做好證據準備後,可以依法向平臺或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儘管用戶多次舉報和媒體多次曝光此類現象,直播購物騙局仍屢禁不止。背後存在多重因素,比如直播的即時性和互動性使得監管複雜,監管部門難以實時監控;部分商家和主播爲追求高額回報,不惜銷售假冒僞劣產品;部分消費者對商品真僞識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主播誘導和直播氛圍影響;一些直播平臺對主播和商品審覈不嚴格,對違規行爲的懲處力度不足,使問題主播和商品得以繼續存在。

針對主播打着“名家字畫”“名貴藏品”等旗號,實則售賣與描述完全不符的商品,記者採訪了某視頻平臺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平臺高度重視維護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用戶權益,打擊違法違規行爲。”

記者瞭解到,該平臺對名家字畫的虛假宣傳以及山寨社團、離岸社團“大師”等消費欺詐行爲採取了嚴厲打擊措施。對於存在此類問題的商家或創作者,平臺會根據商家虛假宣傳細則等規定對商品進行封禁處理,並視違規情節的嚴重程度,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停業整頓、扣除保證金、清退店鋪等措施。同時,對達人採取佣金凍結、電商權限關停等措施,並有權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爲了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該平臺近期發佈了關於新增《虛假宣傳:品質虛假實施細則》的意見徵集通知,明確了“品質虛假”的定義、違規示例以及處理措施。

消費者權益保護新規本月施行規範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監管

“消費陷阱”如何預防?消費行爲誰來呵護?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7月1日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第一部配套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

《條例》對直播帶貨進行了規範。第十四條明確:經營者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依法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義務。

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明確消費爭議解決機制。發生消費爭議的,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相關信息以及相關經營活動記錄等必要信息。

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發佈的直播內容構成商業廣告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履行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或者廣告代言人的義務。

針對老年人權益保護這方面,《條例》第十五條明確:經營者不得通過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虛構或者誇大商品或者服務的治療、保健、養生等功效,誘導老年人等消費者購買明顯不符合其實際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務。

文|記者 詹淑真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