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何志毅:中國車實現高品質「出海」仍需努力

新能源車的市場大戰拉開序幕,大陸車企如何實現高品質「出海」,保持持續的創新力和品牌力將成下一階段的重要使命。(新華社資料照片)

新能源車的市場大戰拉開序幕,大陸車企如何實現高品質「出海」,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教授何志毅撰文指出,出海企業應依託核心技術和核心能力,帶動引領當地產業鏈協同發展,統籌考慮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如何保持持續的創新力和品牌力,將成下一階段的重要使命。

大陸《環球時報》23日刊出何志毅專文指出,近期,在中國新能源車企市場出現「價格戰」,導火線是特斯拉通過使用「成本領先戰略」(通過先發制人、以低價格產品爭奪使用者的市場戰略)來鞏固加強其市場地位。中國新能源車企在被迫應戰的同時,也已看到海外市場或將是一片提升利潤率的「藍海」。但「走出去」必然能促進中國車企「高品質」發展嗎?

他表示,把產量做上去、把成本降下來都是提升市場佔有率的基石。當前大陸消費基數龐大,市場在提供產品需求的同時也給車企不斷試錯的空間。依託這個大市場,自主品牌成長更快,更易形成總量優勢。當產品已經達到並超過產品的「盈虧平衡點」時,開拓海外市場則更有利於快速實現規模效益。

何志毅指出,規模效益有了,進一步實現高品質出海,則需要依託核心技術和核心能力,帶動引領當地產業鏈協同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跳開企業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協同發展和全球「一體化」的角度進行戰略規畫。出海企業應認識到產業責任的重要性,統籌考慮經濟、環境、社會效益,摒棄惡性競爭,維護產業共同利益。

何志毅強調,當前,新能源車的市場大戰纔剛拉開序幕。相對而言,中國新能源車的起點要比傳統油車高一些,涌現出一些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品牌。但伴隨着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家百年車企的「電動化」覺醒,疊加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它們的競爭力仍不容小覷。而一些車企正在押寶氫能,這是否會成下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總而言之,這個市場不乏機會,同時也充滿風險,還遠未形成比較穩定的格局。

何志毅說,在他與團隊完成的全球產業研究圖譜課題中,「汽車與汽車零配件」產業類別下,中美高市值企業數量對比爲14:5。這意味着在年平均市值超百億美元的企業中,中企數量已遠超美國。然而當綜合了市值、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指標後進行評估排名,中國的「汽車製造」僅名列第四,依舊落後於美國、德國和日本。

何志毅指出,通過上述兩組數據的結論可以推導得出,中國有競爭力的車企數量已呈壓倒性優勢,但個體綜合實力仍有提升空間。中國車企還遠沒到驕傲的時候,如何保持持續的創新力和品牌力,實現「高品質發展」將成下一階段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