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國防預算創新高 添購軍武不如力行「全民國防」

▲ 行政院22日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國防預算達到新臺幣6,470億元。(圖/記者陳家祥攝)

●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行政院剛通過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整體國防預算達到新臺幣6,470億元,約佔GDP之2.45%。若再加上2021年拍板通過爲期五年的「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條例」,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採購新武器系統,上限爲2,400億元新臺幣,包括價值904億元用於採購新式戰機和附屬設備提升海空戰力,則總體預算更多。而且未來支出還取決於臺灣能否獲得「關鍵、重要的武器裝備」,意味着將來獲得更新的裝備,國防預算勢必還會繼續看漲。

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是各國國防建設的常態,國防經費依照自身防務需求,朝穩健成長的編列方式是屬常態,但臺灣近幾年國防預算呈大幅增加,但其內容項目是否真能符合實需,則要審慎觀察,因爲每分納稅人辛苦錢都要用在實質提升防衛戰力的尖端。中共今年國防支出增加7.2%,達到2,341億美元,增幅超過2024年5%左右的經濟成長目標。

共軍編列的國防預算約佔中國大陸GDP的1.3%。但海峽兩岸的國防目標和安全環境不同,若以中共增加國防預算爲前提,比擬臺灣也要跟着GDP比率增加預算,有失軍事專業,不符合我國朝向「不對稱戰力」的建構目標。畢竟國防並非只建立在新式武器裝備的獲得。何況我國近年一直向美爭取F-35匿跡戰機、神盾艦戰系,和新版Link-22資料鏈路都付之闕如,美國對此長年三緘其口,遑論更有戰略意涵的「薩德」反飛彈系統和空中加油機。

▲ 美臺無外交關係,但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武器供應方和國際支持者。(圖/記者林敬旻攝)

美臺無外交關係,但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武器供應方和國際支持者,歷屆美國政府無論民主、共和兩黨,都敦促臺灣實現「軍事現代化」並增加軍費支出,這當然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安全利益考量。再者,也是給「軍工複合體制」的美國國防工業創造營利機會和更大的影響力,畢竟美國曆年各種大小選舉,政治獻金最大來源就是這些軍工複合體。

在新年度國防預算編列創下新高之際,國人應該正視另一更重要的問題,現在年輕人還有多少人願意以實際行動支持恢復兩年制徵兵,還有多少人願意支持一年兩次爲期一週的教育召集。要落實全民國防就必須以行動支持,如果抱持事不關己心態,所謂「保臺」只是淪爲口號及「刷存在感」而已。

民進黨執政爲了選票及討好年輕族羣,不讓年輕人接受完整兩年軍事訓練,就無法落實全民國防理念,讓新世代年輕人心存僥倖,幻想美、日等國外援,自己卻不想承擔起「保臺」的責任和義務,目前部隊官兵十五萬人全部動員盡洪荒之力搞招生,缺兵情況依然嚴重,長久若此,則再添購更多新式武器裝備也無濟於事。

▲ 越靠勞力的軍種野戰部隊,現在和未來都是招募越困難的單位。(圖/軍聞社)

當前世界格局快速變化,臺海當然是衆所矚目的焦點,但國人不能忘記的是,不同國家或地區看待臺海問題的基本,均來自其國家利益和大國博弈的先決考量,一旦抽離意識形態或價值觀等美麗詞藻與口號後,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政治現實。美國和日本也不例外,不會因爲臺灣是其「前殖民地」,就真把臺灣當成「自家」護衛,這些都不是可以用意識形態或巧妙政治語言含糊搪塞的。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中國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