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廣東丨河源東源文旅融合展新姿

(原標題:萬千氣象看廣東丨河源東源文旅融合展新姿)

11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萬千氣象看廣東·百千萬工程在行動”網絡主題活動進入第四站。中央及省市媒體、網絡達人組成的採訪團來到河源市東源縣。

近年來,河源市東源縣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獨特的客家文化、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以及得天獨厚的綠色生態環境,致力於塑造文旅融合新地標,不斷推進鄉村旅遊品牌建設,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百年古村華麗蝶變

南園古村位於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坐落於東江河畔。其遺留下來的古建築和文化歷史資源非常豐富,是河源市現存建築規模大、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村落之一。其中,柳溪書院、古炮樓、老衙門、大夫第等景點非常具有歷史文化價值。柳溪書院建於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擁有講堂、拜亭、魚池、照牆、“四福獻才圖”、走廊、古井、書房等。古炮樓建於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是客家人爲防禦土匪騷擾而建。

古村風貌

近年來,紅光村充分利用南園古村歷史悠久的古村文化資源,走出一條古村文旅發展的新路子。2023年,南園古村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不斷吸引有實力的市場主體投資落戶。該村盤活閒置資產,成功集約流轉17戶古民居經營權,引進歐耶咖啡、南園私房菜館等文旅業態,每年爲村集體增收約1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紅光村還建設東源縣“雙百行動”校地合作實踐基地,積極爭取高校幫扶資源,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聚焦先進材料、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組織師生團隊超500人次,深入東源20餘家企業開展專題研修,持續拓展成果轉化孵化平臺,聯合企業共同申請專利超過10項,爲企業解決多項“卡脖子”難題。

“雙百行動”校地合作實踐基地

南園古村以“美麗庭院”創建等方式扮靚古村風貌。

當天,採訪團還走進位於南園古村附近,正在建設的糖巢創客社區,該社區聚焦鄉村產業建設,搭建青年創業者服務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將於明年元旦後完工。

“紅綠”相映促振興

近年來,東源縣義合鎮堅持紅色旅遊、綠色生態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思路,不斷開發特色的旅遊資源,持續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是義合鎮下屯村最鮮豔的底色,這裡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大革命時期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人民審計事業奠基人、“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阮嘯仙先烈的故里。

紅色革命舊址聞嘯軒學堂

義合鎮以嘯仙故里紅色研學區爲發展核心,相繼推動落地縣“百千萬工程”幹部人才培訓基地、粵菜師傅培訓基地、觀瀾民宿、小江灣紅色實踐基地等食、研、旅、宿產業,有序建設近千畝“嘯軒”紅茶、油茶種植基地、花海小火車等農文旅產業項目,截至10月底,帶動2024年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量達431.66萬元,創造經濟收益超600萬元。

在綠色生態旅遊方面,蘇家圍無疑是義合鎮的一張亮麗名片。蘇家圍是客家圍村,位於東江之畔,山水環繞,綠色相擁。這裡的自然景觀與人文建築相互映襯,形成了獨特的鄉村風貌。

資料顯示,蘇家圍具有700多年的歷史,村民均系蘇東坡的後裔,由蘇東坡的第十一世孫蘇天榮的後代在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建。

蘇家圍古建築

蘇家圍因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羣而備受關注。這裡有18座明清時期的古屋,其中包括5座明朝建築物和13座清朝建築物。這些古建築羣展示了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築風格,反映了中原貴族大院屋型的傳統。

近年來,義合鎮以蘇家圍綠色生態發展區爲新增長極,依託蘇家圍國家級景區特色資源和本地特色農業基礎,推動綠美生態和產業經濟深度融合,探索打造“靈芝+”產業模式,打造一家靈芝精品民宿、一間紫靈芝種植基地,生產一批靈芝茶、靈芝湯料、靈芝面等農副產品,每年創造經濟效益達2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