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3300億補貼!歐盟版的芯片法案,爲何敢向美國半導體開炮?
歐盟終於受不了美國的蹂躪,開始在半導體領域向美國宣戰了。
歐盟正式通過了《歐盟芯片法案》,歐盟國家集體同意撥款450億歐元,相當於3300億人民幣,其目的說得很明確,一方面恢復歐盟半導體產業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0%,另一方面則是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打造一個最先進的歐洲芯片生態系統。
要知道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歐洲大陸在半導體產業中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44%,技術水平那也是拔尖的,可時至今日,市場佔有率已經驟降到了8%,在歐洲半導體巨頭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還有光刻機處於絕對壟斷地位的ASML,都在歐洲本土的情況下,2021年仍然出現了數百萬輛汽車在生產線上無芯可用的窘態發生,這也讓歐盟開始反思,是什麼導致瞭如今的這種狀況發生?答案是歐盟半導體產業鏈存在結構性缺陷。
於是在2022年的2月份,歐洲理事會開始探討歐洲芯片法案的可行性,並最終經過十個月的馬拉松式內部討論,被8月份的美國芯片法案刺激之後,通過了這一法案。
其中有一條非常有意思,就是接受歐盟芯片法案資助的企業,必須把資金用在下一代芯片的研發和製造上,而且不得履行第三國施加的可能削弱其在歐生產能力的義務,通俗點說,就是第三國對受資助企業施壓,不能聽他的。
那這個第三國,你猜猜還能是誰,難道是俄羅斯,英國,中國,日本,韓國,怎麼看這些國家的分量都不夠吧,那就只能是美國了,話說思維直來直去的歐洲人,啥時候也學會了這種中國式隱晦的表達方式了。
歐盟爲啥會加上這一條?毋庸置疑,肯定是美國對歐盟國家的指手畫腳造成的。
說歐盟是美國的盟友可能都是高看了,說小弟可能更恰當些,咱們看看當年華爲在歐洲的5G業務,當年的美國國務卿不惜跑遍整個歐盟國家來遊說不要用華爲的設備,使得本來勢頭強勁的華爲5G業務,後來被愛立信反超,使得歐盟內部也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一個獨立的歐盟國家,卻總被美國的指指點點所左右,更可氣的就是ASML了,作爲全球高端光刻機的壟斷者,卻不能自主的售賣自己所生產的機器,這多少有些悲哀。
本來2018年就賣給中芯國際一臺euv光刻機,2019年就能交貨,這樣一來,中國的先進製程就可以下探到7nm5nm,正當大家都高興的時候,美國的一紙禁令,打破了所有,ASML丟失了一個龐大的中國市場,中國失去了提早進入先進製程的機會。而現在美國更是變本加厲,連DUV的光刻機都不讓ASML賣給中國了。
可美國這波操作,對美國而言,是遲滯了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進程,沒有付出任何代價,但對荷蘭而言,則是丟失了大客戶,說的再俗一點,這一年荷蘭要少賺多少錢啊。
美國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沒有任何的付出,但卻是以犧牲自己小弟的利益來換取的,這種事換做是誰誰受的了。
也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歐盟芯片法案,有意降低美國的技術在歐洲半導體企業中的比例,這下對於美國可謂是釜底抽薪,歐盟的這一個舉動實質上就是降低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
正如荷蘭外貿大臣對美國限制ASML所說的,荷蘭不會完全複製美國的舉措,華盛頓也不能直接把政策強加給荷蘭政府,歐洲國家的反抗已經開始了。
但是這個歐盟芯片法案的作用能有幾何呢?
咱們來看看全球的幾大半導體格局。
前幾天,日本8家科技巨頭成立聯合公司要將日本的先進製程從40nm一下推進到2nm,試圖奪回曾經的半導體霸主地位。
在這場世界半導體博弈中,西方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已經失靈,各家都展開了各種各樣的或補貼,或撒錢,或激勵,或聯合的政策,最終極的目標其實都很類似,增強自己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話語權,美國你對本土企業進行補貼了,那我歐洲的半導體企業豈不是在市場競爭中就處於弱勢地位了,那我自然也要跟,歐盟跟,日本跟,中國跟,韓國跟,這像不像一場在半導體行業的軍備競賽,那這場軍備競賽中歐盟會是那個贏家嗎?
這就好像是汽車比賽,當大家的位次已經基本固定的時候,在同一時間內,大家同時獲得了額外的buff,那結果其實還是未可知的。
其實貓眼兒是不怎麼看好歐盟的芯片法案的,因爲他選錯了目標。
歐盟芯片法案的目標是下一代先進製程,也就是他把競爭目標定位在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雖然ASML是正兒八經的歐盟成員國企業,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光刻機,但是歐洲的芯片生產卻並沒有那麼先進,其最先進的成熟製程也在14nm,跟中國目前的狀態是一個級別,沒有一個廠家生產10nm以下的芯片。
這其實還是全球化分工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臺積電主要做蘋果高通的代工,英特爾做CPU,英偉達做GPU,三星做存儲器,都是各自領域的老大。
而歐洲的三大廠也都有各自的優勢,因爲早期的時候,歐洲的主力發展方向是汽車製造和工業製造,所以也造就了歐洲本土的半導體廠商,更加傾向於向汽車工業和工業製造方向發展,比如英飛凌的功率半導體,恩智浦的模擬和邏輯電路,意法半導體的微控制芯片,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可現在歐盟也想讓自己的14nm製程,跟日本一樣,一下子躍遷到2nm製程,但是咱們想下,2nm製程最主要的用途是哪裡,是手機,歐洲的優勢產業汽車行業使用14-28nm就可以解決了,汽車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下較大的芯片,所以尺寸並不是問題,即使局部有用到2nm芯片,可以提高通信設備的數據處理速度,但消耗量也不會很大。
當然2nm還會有其他用途,但是2021年全球全年銷售13.5億部手機來說,即使只有5分之一用到2nm,那也有2.7億的需求量,難道歐洲要扶持諾基亞再造一個手機神話?
你看看全球的芯片產業,因爲三星手機的巨大需求,所以三星半導體崛起,英特爾因爲CPU需求巨大,所以英特爾半導體很牛,臺積電是因爲有高通蘋果這些穩定客戶,所以代工做的是風生水起,日本因爲電子消費市場需求減弱,半導體行業也隨之落寞,歐洲因爲歐洲的汽車工業發達,所以三大廠纔在各自領域稱王稱霸,可現在歐盟進軍先進製程,需求在哪裡呢?這其實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貓眼兒倒是覺得可行性並不高。
而對於歐盟芯片法案中所提到的建立獨立於美國之外的芯片生態圈,尋求產業安全,而不是務求自給自足,倒是還有幾分可行性,畢竟美國,日本作爲其盟友,還不至於會把事兒做的太絕,至少歐盟對他們還是挺樂觀的,這種千絲萬縷的聯繫哪能說斷就能斷的一乾二淨呢,所以不用完全的自給自足。
而相比於中國,咱們要尋求的可不僅僅是產業安全,也必須儘可能的做到自給自足,因爲美國逼得中國不得不這樣做,雖然在芯片製程上還有很多新技術可以替代,達到先進製程的效果,但都需要時間,那這個時候,中國該如何突圍呢?
貓眼兒倒是覺得應該集中優勢兵力率先使幾種技術獲得壟斷式的突破,使得自己成爲全球芯片產業鏈中一個繞不開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咱們就可以以技術換技術,從而由點到面的實現突破,摒棄過去的以市場換技術的做法,畢竟現在是誰有技術,誰纔有話語權。
歐盟是一個由多個主權國家組成的集體,成員國中有德國,荷蘭這樣的半導體強國,也有保加利亞,希臘這樣的半導體弱國,如何能更好的平衡各個國家的參與意願,這都是需要一些智慧的。
畢竟,作爲歐盟成員國的一個集體行動,各個國家又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半導體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是個技術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不是你有錢就能玩的,所以在歐盟內部,根本做不到說,你是半導體弱國,就偏向你的國家,去建個半導體產業鏈的廠子,所以歐盟成員國的相互掣肘也可能使得芯片法案的效果減弱。
那對於東推出芯片法案,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都看完了就順便點個讚唄,感謝關注貓眼兒的頻道,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