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人間的銀河斷了她們的七夕

一句“等我回來”

她就一直等了37年……

林秀春,福建東山島上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性,如果沒有那一場抓壯丁的浩劫,她與丈夫謝亞和會一直過着平淡而自足的日子。

哪知人間有銀河

時間回撥到上世紀,1950年,一路潰退的國民黨軍隊爲了補充兵力,在福建沿海四處抓壯丁,這其中自然包括距離澎湖直線距離只有98海里的東山島。僅一個兩百來戶人家的銅鉢村,就有147名男丁被抓去臺灣,一夜之間,91名已婚女性成了“活寡婦”。

林秀春就是其中之一。

拋到海灘上的這枚銀元,是謝亞和留下的唯一物件。往後餘生,再苦再難,林秀春都不捨得花掉它,觸手的餘溫早已散去,但每次看到,耳邊似乎都還會響起丈夫的聲音:“等我回來”。

門前這道海峽,從此成了分隔無數夫妻、無法逾越的“銀河”。林秀春們不知道丈夫身在何方、是死是活,唯有用一個人的肩膀擔起兩個人的責任,像東山海邊的木麻黃一樣,勇敢而堅韌地支撐着屬於他們的家。

何日鵲橋接阿哥

二十多年過去,突然有一天,一張夾在僑批裡一同寄來的紙條,打破了小漁村的平靜。

海外僑胞寄回家鄉的信件和匯款,通常被稱爲“僑批”。東山自古是著名的僑鄉,有近三萬華僑旅居新加坡等地,從清代起,他們就通過分設於新加坡和東山的批信局遞送信件和匯款。但這張紙條的來源並非大家習以爲常的海外,而是,臺灣。

從紙條開始,僑批郵路就成爲當年被抓的壯丁聯繫家鄉親人的秘密通道。然而,眼看陸續有人收到對岸來信,林秀春卻遲遲等不來謝亞和的消息。

直到1985年,兩人分別整整35年之後——

“菊雲吾女:甚念!想必家中一切安好,本想回鄉探望,怎奈申請不準,奈何!奈何!爲今只能寄上一幀相片,以慰思念之意,盼吾女能諒解爲父之心。期盼有生之年能有再見之日,爲父只能在遙遠的一方祝福你們。盼一切安好。”

見面又是兩年後了。

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允許老百姓前往大陸探親,謝亞和是第一批返鄉探親的被抓壯丁之一。青年時分別,再見已是古稀,腿腳不便的林秀春幾乎是爬着見到了丈夫,以及,丈夫身邊的那個女人。

歲月改變了一切,唯獨改不了她的深情。和村裡許多善良淳樸的女性一樣,林秀春用一句含着淚的“不怪你,是歷史造成的”,接受了丈夫已經在臺灣另娶的事實,接受了之後每每只能短暫相聚就又要分別的日子。

林秀春和謝亞和的經歷,就是那個特殊年代東山無數家庭命運的縮影。《兩岸家書》拍攝期間,整個東山島親歷過抓丁浩劫的“活寡婦”尚有3位在世,到今年5月,《兩岸家書》在海峽衛視首播後不久,最後一位“活寡婦”林沈美菊老人,也離開了人世。

門前海水平波波,

呣知人間有銀河。

多少年來斷七夕,

何日鵲橋接阿哥。

——東山歌冊《戽水歌》

若有歲月可回首,願“銀河”不再,願深情可以共白頭。

六集人文紀錄片

《兩岸家書》第四集

隔海相望且相惜

8月8日呈現

編輯 | 陳亦陽

主編 | 張素桂

監製 | 林凌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