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衝突 陸學者:美菲兩國裡應外合 製造南海「黑洞」
圖爲菲律賓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歐新社)
今年以來,中菲在黃巖島及仁愛礁的緊張對峙態勢不降反升。3月5日,南海仁愛礁鄰近海域再傳雙方船隻碰撞,且大陸海警朝菲補給船發射水砲,導致菲方四人受傷。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錶示,菲律賓和美國裡應外合,正在製造南海「黑洞」,而「南海爭議」將是菲國未來定義中菲關係的首要考量因素。
陳相秒近日在大陸網路媒體《觀察者網》發表的文章指出,黃巖島和仁愛礁僅是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一部份,同時,只是錯綜複雜的南海爭端的冰山一角。但目前正是這個局部牽動中菲關係、南海情勢,乃至中國與美國關係的發展,「似乎正在墜入一個肉眼雖不可見但卻真實存在的南海『黑洞』。」
陳相秒稱,自2023年1月以來,這個南海「黑洞」不斷擴大。不僅吞噬中菲關係根據,更是以強大引力將整個南海安全情勢和大國地緣政治競爭吸入其中,「牽一髮而動全身」。他認爲,南海「黑洞」有二特徵:一是矛盾密度高;二是爭議焦點不斷擴大。
陳相秒解釋,自2023年來,菲律賓徹底露出試圖以「坐灘」的形式將仁愛礁和黃巖島「佔爲己有」的真面目。同時,由於領土主張、資源開發、人道補給等因素的疊加作用,以及新聞機構和自媒體平臺的大力渲染和傳播,使得中菲對於仁愛礁和黃巖島的民族情緒一時居高不下。
陳相秒指,黃巖島向北鄰近「三巴海峽」(巴布延海峽、巴林塘海峽、巴士海峽),向東距離重要戰略要地菲律賓蘇比克灣僅100海里,向西直面中國西沙羣島和海南島,被美國視爲守住第一島鏈和遏制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要塞。而黃巖島和仁愛礁南北呼應,領土主張衝突、民族情緒對立、地緣政治競爭這三者疊加形成極高矛盾密度的南海「黑洞」。
陳相秒進一步說,南海「黑洞」不斷向涉及南海有關爭議的其他方面擴張,並且越來越多的域外國家包括澳洲、德國、加拿大等都已介入其中。中國和菲律賓圍繞黃巖島和仁愛礁糾紛的本質是島礁領土主權主張的衝突,但自2023年以來兩國在這兩地的矛盾焦點逐步向環保、島礁建設、資源開發、海域管控等其餘領域擴大。
他表示,南海「黑洞」並非從來就有,而是在菲律賓和美國裡應外合的「傑作」。南海相關爭議始於1960年代70年代初,本質是周邊部分國家圍繞南沙羣島部分島礁領土主權及海域管轄權主張的衝突。而菲律賓是第一個以武力手段「非法佔領」中國南海島礁的國家。
陳相秒稱,中菲在黃巖島「同樣曾有默契」,中方從人道角度出發允許菲方漁民在附近海域進行漁業活動,雙方保持黃巖島控制現狀。馬可仕政府卻以「重新控制黃巖島」爲目標的海上行動打破這一默契,這是雙方矛盾升溫主要因素。
他指稱,菲律賓透過在黃巖島和仁愛礁的行動得到美國的外交、情報和威懾支持的「打氣撐腰」。這也導致圍繞黃巖島和仁愛礁「三種結構性矛盾」的累積和疊加作用,最終形成當前肉眼可見的南海「黑洞」。「中國的拉力與菲美推力合力之間存在嚴重不平衡性,佔據絕對優勢的美菲使得南海『黑洞』逐步擴大,直至今日一發不可收拾。」
談到南海「黑洞」效應,陳相秒認爲,「黑洞」最大的效應就是不斷吞噬,中菲在黃巖島和仁愛礁的較量也不例外。南海「黑洞」不僅使得中菲圍繞海上爭議的分歧和矛盾進一步激化,更是對中菲關係、南海形勢、中美關係及中國與部分南海區域外國家的雙邊關係產生吞噬效應。
陳相秒直言,效應後果已顯現。首先,以「南海爭議」定義中菲關係已成爲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再來,仁愛礁和黃巖島是2024年及未來較長時期內,影響南海情勢發展最大的不穩定因素。菲律賓以「技術故障」「坐灘」爲理由,南海仲裁案裁決爲掩護,試圖逐步固化對仁愛礁的實際佔領,並將黃巖島收入囊中,這顯然已觸碰中國的紅線。
陳相秒再說,美國把南海視爲事關其第一島鏈戰略安全及西太平洋區域霸權得以延續的「關鍵地理要素」,自2023年以來逐步成形的南海「黑洞」使得美國對於中美南海競爭內容進一步聚焦,這也是得中美南海較量可轉圜的空間受到極大擠壓。
中國大陸海警船(右)5日對菲律賓運補船「Unaizah May四」發射水砲,雙方發生碰撞,南海情勢再度升高。(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