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限塑啟示 政策反覆更擾民

在南韓定居已十年的陳琪雯,目前與丈夫在釜山經營咖啡廳及飯店,店內提供環保可分解吸管與水杯。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減少一次性用品已成各國減塑趨勢。環境部二○一八年提出「二○二五年限塑」目標,但環境部長彭啓明近日坦言,可能無法達成,將參考「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結果重訂目標。公約最終輪談判正在南韓釜山舉行,南韓近年推動限塑政策反覆,值得臺灣警惕。

南韓自二○二二年十一月禁止餐飲場所提供紙杯、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等一次性用品,並給予一年寬限期,寬限期結束後將處罰鍰。

「我去年還準備了一張海報跟顧客說明。」和韓國丈夫一同在釜山經營咖啡廳的臺灣人陳琪雯說。爲配合新規定,陳琪雯也把店內的塑膠吸管換成生物可分解吸管,攪拌棒改爲小湯匙。

不過,去年十一月寬限期才結束,政策就大轉彎。南韓爲避免造成小商家的營業負擔,取消一次性紙杯禁令,並延長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的寬限期。陳琪雯對此並不意外,因爲疫情期間減塑政策多次反覆。從經營者角度看減塑政策,陳琪雯說「就跟着規定走」。

不過新規定實施,面對消費者的是店家。陳琪雯說,希望政府可以多跟民衆宣導新減塑政策,透過新聞、網路社羣宣傳,店家就不用一直跟民衆勸導。

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金娜拉指出,政府說店家還沒準備好,但取消禁令後,也沒有協助業者轉型或適應政策。原本南韓政府預定明年全國推行一次性杯子的借還押金制也臨時喊卡,改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導致許多已經開始生產杯子掃描標籤的廠商都叫苦連天。

臺灣二○二五限塑也可能遭遇挑戰,金娜拉認爲,無論減塑力道強弱,重點是給出明確且一致的規定和指引,民衆纔不會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