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啃的硬骨頭:隋煬帝執意進攻的高句麗悲劇下場
公元7世紀初,高句麗是當之無愧的東北亞霸主。其屬地由黑龍江流域延伸至遼東半島,向南更是拓展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由此產生的不臣之心,直接引來中原的隋帝國格外關心。只是雙方在對待彼此的問題上都十分謹慎,纔沒有讓後來的戰爭悲劇提前上演。
然而,隨着老一輩話事人退出歷史舞臺,缺乏歷練的後繼者們再也按耐不住躁動之心。他們的輕率之舉,很快就讓局勢由劍拔弩張升級成全面戰爭。
隋朝與高句麗的首次衝突 發生在楊堅執政後期
早在隋文帝楊堅執政階段,新興的隋朝就與高句麗鬧過不小矛盾。除必不可少的地緣矛盾外,古代東亞世界的宗藩關係制度也起到國推波助瀾作用。畢竟,在這種極端強調“一超多弱”的超穩定格局中,外藩往往被要求不能太過冒頭。僅僅是過於富庶或在其他領域獨佔鰲頭,都要引起宗主的制度性警惕。
譬如在得知陳朝滅亡後,北方的高句麗就害怕自己成爲下一個打擊目標。於是爲隨時可能將領的戰爭做準備,大量冶煉兵器、積累糧食穀物,制定以遼東半島爲核心的防禦策略。遠在長安的楊堅獲悉此事,立即遣使給高句麗國王高湯送信,指責他雖稱藩附卻誠節未盡。後者自知沒準備好戰備,只能在使節面前表演誠惶誠恐。不久便駕鶴西去,把江山永固的責任丟包給下一任。
古代朝貢圖上的高句麗使節(右一)
相比之下,剛剛繼位的高元就不準備一味低調。雖然對隋朝皇帝表示要“奉表聖恩”,稍後卻主動進行力量測試,派治下的靺鞨騎兵侵擾邊境。楊堅爲此勃然大怒,下詔要動員30完水陸軍東征高句麗。這個字真非常存疑,但明面上的效果倒很迅速。僅僅開拔到遼水流域,就迫使國王直接認慫,不惜自我貶低爲“遼東糞土臣元”。
實際上,隋朝軍隊在這次武裝威懾中的損失頗大。由於不重視後勤保障建設,大批陸軍士卒被迫餓肚子服役,還不幸被瘟疫侵襲。水師同樣進展不順,因爲遭遇風暴襲擊而沉沒多艘船隻。顯然,無論雙方的戰力有多少差距,都會在嚴酷的環境中遭繼持續放大。隋文帝索性給對方一天台階下,先保證待之如初再下令班師回朝。
中亞撒馬爾罕壁畫上的高句麗使節
好大喜功是刻在隋煬帝骨子裡的制勝密碼
當然,這些短期衝突的愈加頻繁,暴露出隋朝與高句麗人的外交在逐步失控。只不過雙方都比較剋制,不希望立即把事情鬧到不可開交地步。隋文帝作爲王朝奠基人,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內政框架搭建,不可能把更多資源用於外戰。高元則是首位面對強勢中原政權的高句麗君主,沒有任何先例可供參照。奈何對立的種子已經播下,只等後繼者來灌溉發芽。
相比於隋文帝楊堅,楊廣絕對是一個熱衷於好大喜功的皇帝。由於曾掛帥攻滅陳朝,爲自己的上位積累資本,所以對興師動衆的決策有天然偏好。甚至完全將老爹的政治智慧拋於腦後,只想着用更多功績豎立千秋萬代的恢弘美譽。
爲保障後勤 楊廣先後下令開挖運河+大造艦隊
公元607-610年之間,楊廣爲準備全面進攻高句麗,幾乎一刻不停的督促多項工程:
1 下詔大規模製造和儲藏武器,爲即將到來的長期戰爭搞儲備工作。
2 調發河北百萬民工鑿通永濟渠,讓漕運體系能對接北方前線。
3 派遣大量木工到東萊海口製造船舶,還要趕製50000輛戎車用於後勤運輸。
4 增置專門的軍府,一邊籌措人力、一邊蒐集戰馬備用。
顯然,這些工程十分勞民傷財。例如在東萊海口修建戰船的民工,幾乎日夜兼程得不到休息。由於腰部以下長期泡在水裡,導致30%-40%的人生蛆兵死。同時,爲將武器糧食送到涿郡,帝國從江淮以南征用數十萬民工。這些人不辭幸苦地推車勞作,以至於大量倒斃在沿途,屍體的臭味充斥着整條官道。同時,另有60多萬民工被徵調將糧食送往遼西前線,其中半數慘死在天寒地凍的途中。倖存者爲求生,只能吃掉自己運輸的糧食,等到全部耗盡就畏罪潛逃。
由於準備充分 高句麗軍隊在戰場上表現絲毫不差
即便如此,隋煬帝仍舊執意要繼續對高句麗的戰爭。公元612年正月,號稱總數1133800人的隋軍浩浩蕩蕩開拔。但在日韓兩國留下的《高麗古記》和《日本書紀》中,這支軍隊的實際數量越爲30萬,遠小於隋朝方面的宣傳規模。他要求出徵人馬各帶百日口糧與衣物器械,且下令士兵有遺棄米粟者立斬。這意味着士兵在武器、盔甲外,需普遍揹負三石(159公斤)的物資,沒走幾天就有人開始累死在路上。其他人紛紛在夜間利用營帳掩護,挖坑將糧食偷偷掩埋,寄希望於戰爭早點結束。
可惜,高句麗不是那種能輕易擊敗的部落聯盟。經過多年備戰,他們構築起相當完備的堡壘防禦體系,還積累相當多的物資應付消耗。隋軍一旦進攻受阻,馬上就要面臨後勤困境,幾乎是一開打就將補給線的負荷拉到極限。這迫使楊廣改變策略,要求前線部隊放棄圍攻普通據點,集中力量直逼平壤。結果,勉強走到距城市30裡處,還是因物資匱乏被迫班師。最後在薩水遭遇半渡而擊,只剩2700人僥倖逃回本國邊境。
大量被徵發去前線的隋朝貴族武士
沉迷好大喜功的隋煬帝根本停不下來
這場堪稱災難的高句麗遠征,對建立不久的隋朝有很大打擊。因爲自楊廣登基以來,就頻繁大興徭役,弄的民間怨聲載道。他本人還是靠陰謀詭計上位,導致朝中的許多貴胄心懷不滿。等到遭遇外戰失敗,這些矛盾就不可避免的逐個爆發出來。
早在公元610年,隋朝軍隊尚未投入戰爭,內地就連續爆發過4次起義。只是由於規模較小,根本沒引起楊廣注意。次年,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終於在山東爆發,王薄首先舉起了反旗,公開反對隋煬帝進攻高麗。隨後又有其他地方的農民效仿,連續搞出6起大規模叛亂。此時,隋煬帝若清楚局勢不穩,選擇暫時退讓,那麼還不至於像後來那邊不可收拾。
由於楊廣的疏忽 內地農民起義迅速擴散膨脹
然而,昏君之所以是昏君,往往不在於具體手段高低,而是思維層面的無知與偏執。每當認定事情對自己有利,就要動用全部資源予以梭哈,並且擁有比普通人更高的容錯成本。這在屢次強行遠征高句麗的問題上表現尤爲明顯。
公元613年,楊廣再度徵兵攻打高句麗。因爲吸取前次教訓,花很大力氣保證後勤補給充足,所以圍困遼東城達六個月時間。但在即將拿下城池之際,後方突然傳來貴族楊玄感造反的驚人消息。隋煬帝急忙將軍隊撤回洛陽佈防,意味着將剩餘輜重和所有攻城武器都完整留給守軍。至此,第二次大規模遠征徹以失敗告終。
隋軍在第二次遠征中表現最好 但也沒能取得理想成果
不過,真正丟人顯然的還是隋朝第三次攻打高句麗。公元613年,他們首先在卑奢城附近擊敗守軍,隨後順利進逼平壤。豈料向來硬氣的高句麗國王竟然突然給楊廣寄了封投降信,用一通彩虹屁騙得隋煬帝心花怒放,直接宣佈班師回朝。直至重返洛陽,才發現對方已經不鳥自己,頓時氣到理智崩潰。全國軍民也不得安生,被迫繼續準備第四次出擊,感覺正常生活遙遙無期。
最終,這些花費頗多的無用功將隋朝國力耗空,進而引得內政全盤紊亂。第一次進攻高句麗時,農民起義不過侷限在山東河北一帶。全靠楊廣的忽視和放任,星星之火逐漸呈燎原之勢爆發出出來。
由於內外交困 隋煬帝只能跑路去揚州躲避
無論黃河南北,還是淮南江表與閩浙嶺南,都像河東關隴那樣爆發大規模的起義。而且普遍人數較多,達到100000人以上規模。隋煬帝還有餘力組織第三次遠征高麗,已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怪事。
可惜,操盤手段永遠抵不過基本盤崩塌。公元616年,楊廣終於無法在洛陽安身,直接率御林軍逃往江都揚州。兩年後,被徹底看死自己的宮廷密謀制裁,隋朝也隨之宣告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