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資金淨流入已超去年全年 不再實時披露盤中數據無阻抄底資金涌入

港股通交易即將迎來信息披露機制調整。

7月26日,滬深交易所公告,自2024年8月19日起,調整滬股通、深股通以及港股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此次調整後,最主要的變化在於南向資金披露有所調整,當日額度剩餘大於或等於30%時,顯示額度充足;當日額度剩餘小於30%時,實時公佈額度餘額。和北向資金不同的是,南向資金依然會披露盤中成交數據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對南向資金信息披露機制調整已有預期。早在4月12日滬深交易所公佈的調整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已明確,在8月19日調整南向資金交易信息披露。

多位境內私募基金人士向記者透露,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對他們港股投資策略的影響不大。究其原因,目前他們主要看中港股的估值窪地效應,採取買入持有策略,等待港股估值回升至合理水準再考慮獲利退出,因此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對他們投資策略的擾動效應不大。

一位香港私募基金經理也認爲,鑑於當前港股流動性相對較低,導致中低頻量化交易難有發揮空間,所以港股市場對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的敏感度也相對較低。

“目前,香港本地投資機構更看重南向資金的整體淨流入趨勢,作爲他們評估部分港股估值未來上漲空間與投資獲利機會的一大依據。”他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收盤時,7月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金額約460億港元,今年以來累計淨流入額則達到約4174億港元,超過2023年的3188.42億港元與2022年3862.81億港元。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即便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也難以“影響”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的趨勢。

中歐基金投資總監王健表示,當前港股板塊具有較高的估值吸引力。就宏觀維度而言,全球流動性隨着美聯儲政策見到拐點,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在逐漸迴歸現實,中美利差有望收窄。作爲全球價值窪地,港股資金面或將迎來實質性改善,港股互聯網平臺等板塊在經歷三年調整後估值已顯著低估,值得中長期佈局。

一位境內私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記者,在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後,他們的投資策略可能會做某些調整,比如加大高股息港股的投資力度——以往,南向資金披露盤中實時數據可能對高股息港股股價帶來某些波動,令他們不得不考慮潛在投資風險而暫緩投資;如今,他們對高股息港股的配置力度將變得更堅決。

境內個人投資者“淡定”應對

多位券商人士指出,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對境內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影響也不大。

“此前,我們一度擔心這項舉措可能令境內個人投資者港股投資意願下降。因爲以往他們會關注南向資金披露的盤中實時數據,瞭解哪些港股正受到內地資金追捧,作爲他們跟風投資的參考。”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因此他認爲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可能令部分境內個人投資者失去港股投資的方向感。

通過小範圍的市場調研,他們發現多數境內個人投資者對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並不在意”。

這背後,是境內個人投資者的港股投資策略日益“理性”。由於港股估值偏低,他們主要採取價值投資策略,對高股息的港股藍籌股與紅籌股買入持有,等待這些股票股價回升至合理區間再考慮獲利賣出。

“近期,不少境內個人投資者對回購力度較大的港股產生濃厚的投資興趣。”這位券商人士透露。

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共有206家港股公司實施回購,較去年同期增加83家;合計回購金額1538.9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569.18億港元增長170.37%。上述兩項數據均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境內個人投資者在買入回購力度較大的港股後,也沒有跟隨市場交易情緒變化與南向資金披露的盤中實時數據開展頻繁的短線交易,同樣採取買入持有策略待漲而沽。

在上述券商人士看來,一旦8月19日起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可能會讓部分境內個人投資者在短期內感到些許的不適應,比如難以及時發現新的港股投資熱點與資金異動趨勢,但整體而言,他們只要繼續堅持價值投資策略,相關“不適應”將很快消散。

“近期,受A股市場波動加大影響,部分高淨值投資者還加倉了港股。”他指出。究其原因,是這些高淨值投資者認爲美聯儲降息步伐臨近,或令港股率先受益。儘管他們在8月19日後難以瞭解南向資金盤中實時數據,但只要買入績優港股企業,就有較高的獲利勝算。

機構投資者緣何“處變不驚”

相比境內個人投資者的“淡定”,多數機構投資者對於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同樣“處變不驚”。

多位境內私募基金人士向記者直言,他們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關注南向資金的盤中實時數據。究其原因,是這項數據對他們港股價值投資策略實施的參考價值不高。

“相比南向資金盤中實時數據,我們更關注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與行業成長空間,以及企業財務狀況與ESG執行效果等。”一位境內主觀策略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指出。或許南向資金盤中實時數據可能在短期內影響股價,但就中長期而言,影響港股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的決定性因素仍是上市公司營收利潤增速與合規運營狀況。

一位境內量化策略私募基金投研總監告訴記者,此前他們曾考慮在港股開展中低頻量化策略交易,需要南向資金盤中實時數據作爲流動性因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他們很快發現,港股整體流動性不足以支撐中低頻量化策略交易實施。

在他看來,當前港股市場的價值窪地效應,更適合價值投資。

記者多方瞭解到,目前境內衆多投資機構仍採取買入持有策略加倉港股。尤其是針對港股互聯網等科技板塊,他們奉行越跌越買策略。

景順長城基金經理詹成認爲,港股互聯網板塊作爲復甦主線代表,經歷了政策規範、退市風險、中美關係波動等多重利空後,估值已處於歷史底部區域,但其業績在2022年二季度觸底後逐步步入回升區間。

“整體而言,南向資金不再盤中披露實時數據,對我們的投資策略影響真的不大。”前述境內主觀策略私募基金負責人直言。甚至部分投資機構歡迎相關部門採取上述措施,因爲它有助於減少市場擾動與港股股價異常波動風險,令港股價值投資策略的持倉估值與產品淨值波動更加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