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影片】剝皮寮歷史街區 | 古蹟探索 – 歷史、文化和建築交織之地
綜觀清代開臺歷史,流傳着「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諺語。艋舺爲萬華舊名,其名由平埔族之船「Bangka」而來。萬華早期擁水運優勢,以通淡水河、基隆河沿岸聚落,而使人口羣聚。
剝皮寮聚落,據學者推估於清乾隆年間成型。迄今已歷清代、日治與民國三時期,聚落間保有各時期之建築風格,展現艋舺人文風貌之多樣性。踏入聚落範圍,眼前多爲紅磚、木門、木梯之元素,搭配着些許鋼構支撐着老宅,亦散發出「新舊融合」之特殊氛圍。
姑且不論「剝皮」之名由何而來,「福皮(ふくひ)」、「福地(ふくち)」、「北皮(ほくひ)」與「剝皮」皆存有「讀音相近」之文字轉化,此情況常見於臺灣歷史文件之地名上。這不亦是另一種的「文學融合」?
由屋內轉向外頭街區,洗石子外牆、玻璃採光罩、鋼構階梯與廊道,或外、或上、或左、或右交互出現,擡頭望向藍天白雲,伸手可及紅磚與綠樹。續往前行,又見彩色塗鴉以紅磚牆面爲畫布,盡情將傳統元素揮灑其上,轉身後,卻見日治、民國時期之屋檐集水管與洗石子牆面,形成強烈對比!
望着三三兩兩人羣,或行、或停、或坐,相機快門聲不絕於耳,臉上盡是笑意,足見歷史洪流並未將此地盡數淹沒;反倒是將三個時代之光景混合而成「此時之瞬間」!
《東三水街市場、新富市場 | 市集探索 - 深入走訪艋舺熟食名店》
《新富町文化市場 | 古蹟探索 – 市場內的隱藏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