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2.95億,靈活就業2億,都將成爲低齡老人,你準備好了嗎?

童子我生於1981年,今年42歲。

再過18年,我大概率不會成爲一條好漢;但我一定會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低齡老人”。

這顯然牽扯出來一個如今比較潮的話題:低齡老人。

啥玩意兒?低齡老人?

低齡老人是什麼?如何界定誰是低齡老人?這裡面有什麼機遇?低齡老人有沒有什麼明朗的未來?

我們對未來之所以迷茫焦慮,主要是因爲無法穿透當下預見未來。既然低齡老人的一天總要到來,不如咱們就深入淺出的、近距離的、仔細的來觀瞧它。

只希望那一天到來之時,咱們都能準備好了。

好了,閒話就說這麼多,咱們直接開始吧,請記得關注我。

01 什麼是低齡老人?

低齡老人,指的是年齡在60~69歲的老人。

其羣體表徵是:剛退休下來的人,手裡雖然有退休金作保,然而卻對突然閒下來完全不適應,還想重新走上社會的人羣。

簡單說就是,剛退休的老頭老太太們,一個個在家閒的五脊六獸,沒得可幹,他們還希望再次融入社會,發光發熱,再創輝煌。

這是不是病?需不需要治?我看挺正常,訴求很合理。

當然,“低齡老人”這個詞,倒確實是專家憑空造出來的。

和低齡老人這個詞平分秋色的詞是“活力老人”,至於它的因果出處,各位感興趣可以自行百度,我在這裡不過多贅述。

然而最終引起大衆關注並被廣泛討論的,並不是“活力老人”,而是“低齡老人”。

僅從字面含義來看,“低齡”二字多少就顯得有些不懷好意,所以相比“活力老人”,“低齡老人”更容易被攻擊,更容易被詬病。

那麼這個詞到底是誰給造出來的呢?

追溯其源頭,是一篇來自工人日報的報道。

在今年2月20日,工人日報刊一篇文章,署名爲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沈澈,標題爲《促進低齡老年就業,實現“銀髮紅利》,其中首次提及“低齡老人”這個概念。

低齡老人由此開始進入大衆視野。

那麼,它是不是專家造出來的一個僞概念呢?

02 低齡老人是不是僞概念?

“再找個班上吧,家裡帶着太無聊了”。

家有老人的應該都能體會這句話。

父母一代上了一輩子班,早就盼着退休享清福。

然而一旦真退下來了,在家裡待不了半個月,就閒得難受,那是相當難受。恨不得馬上再找個班趕緊去上,又能賺錢又能見人,還能打消無聊和寂寞。

這個心理訴求是客觀存在的。當然,前提是叔叔阿姨們要有退休金在手,吃穿不愁。

至於沒有退休金的,手停口停,他根本就不屬於低齡老人這個羣體的研究範疇。這是另外一件事,咱們換個時間來討論。

40後50後的應該也不在這個範疇,40後80多,50後也過了70歲,退休十幾年20年了。

他們已經適應退休生活,該跳廣場舞的跳廣場舞,該頤養天年的頤養天年。

所以低齡老人在當下到底是個什麼年齡範疇呢?

我看應該還是集中在60後和70後。

在我們國家,目前的退休年齡男性爲60歲,女性50歲或55歲。

所以60後工人基本都過了60歲該退了;70後當下50來歲,也陸陸續續開始要退下來了。

退休了再找個班上,要麼是被返聘,要麼是再就業,總之賺點錢貼補家用,順便發揮一下餘熱,實現一下人生價值,這個羣體是客觀存在的。

專家用新名詞把這個羣體給勾勒出來,客觀上是爲了好定義、好辨認。基於這個目的來看,低齡老人這個羣體確實不是僞概念,雖然名字上聽着確實有戲謔、嘲諷之嫌。

那麼,既然這個羣體被定義出來了,好辨認了,那他們想重返社會的訴求好實現嗎?有人管嗎?

03 如何解決低齡老人的訴求?

現在問題是,僧多粥少現象太普遍了。

渴望重返職場的老人多,願意招聘老年人的企業少,對口合適的崗位更少。當然了,35歲裁員下崗找工作的都困難呢,又何況這60歲以上的老人了。

老人目前找工作,基本還是靠親戚朋友相互介紹居多。

前陣子有個新聞是這樣報道的:一個64歲大爺爲了去工地幹活,辦了張假身份證,把自己年齡改小了7歲,最後被某派出所在日常檢查中查出來,做了行政處罰,工作自然也就丟了。

這個故事裡充滿了因年齡受限,爲求一份工作不得不造假的無奈。

實際上他身體還好,從事那份工作綽綽有餘。

因爲年齡關係,他找啥工作都會被企業拒之門外;因爲年齡關係,他喪失了賺錢貼補家用,甚至養家餬口的能力。

這樣的人應該是低齡老人重返職場的羣體之一,典型的手停口停。他不是爲了實現人生價值找工作,而是爲了吃飯不得不找一份工作。

那麼,在低齡老人羣體中,願意重返職場再創輝煌的,都是什麼樣的訴求呢?

2022年10月,招聘平臺“前程無憂”發佈的《2022老齡羣體退休再就業調研報告》顯示,68%的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意願強。

在這些願意重返職場的老年人裡,他們的訴求又不盡相同,有三種情況,分別來看:

1)46.7%的老年人重返就業市場爲尋求個人和社會價值;

2)19%的求職者希望發揮一技之長,繼續追求職業發展;

3)34.3%的求職者通過再就業補貼家用、增加收入來滿足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總結這三類人應該都是爲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

然而這份看起來數據調查比較嚴謹的報告裡忽略了一個事實,還有廣大的農民工和靈活就業者,爲了討生活不得不參加勞動。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個64歲老漢一樣,單純爲了吃飯不得不出來工作,手停口就停,不得不上班的人羣。

而這個人羣,要麼是基本不上網的,要麼上網了,因爲在靈活就業,也不在這個調查範圍之內。

有些人因爲國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可以在退休後被返聘,比如醫生,能解決二次就業;

有些人因爲在退休前有一技之長,靠着豐富的經驗能再次找到工作,比如車工、焊工、木匠、裝修工,只要他還想幹;

而仍然有一些人因爲啥技術也沒有,不得不正在靠出賣體力,從事服務業,來想辦法從退休生活裡出來,再次返崗就業。

可是老年人都來就業了,崗位夠嗎?畢竟還有很多35歲以上年輕人下崗,也在等着再就業,兩者之間是否會產生衝突也是一個問題。

當下看好像問題還不是很大。

畢竟老專家老教授被返聘的崗位,年輕人也幹不了;去低端的服務業薪資低下,35歲以上年輕人去幹了,也解決不了他的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的費用問題;非要在開滴滴送外賣中刺刀見紅搶單子,低齡老年人在體力、精力上也不佔優勢。

綜合來看,貌似誰也搶不了對方的飯碗,所以衝突和矛盾目前不是很大。

在解決就業方面,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政策也正接連出臺,雖然從制定到落實需要時間,好在已經有了。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爲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踐行積極老齡觀”,“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加強老年人就業服務,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

2022年8月,由中國老齡協會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線,標誌着我國老年人才信息庫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臺啓動建設。

目前來看,離“低齡老人”還有一段距離的我們,這些政策貌似和我們的未來一樣很遠,沒啥具體關係,可是還是建議大家多多關注。

畢竟,低齡老人的未來生活,就像三年口罩生活一樣,是個在開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灰犀牛事件。

灰犀牛朝着我們奔跑而來,如果你沒有任何準備,開始的時候看見了當看不見,等跑到面前的時候你就躲不掉了。

04 成爲低齡老人,你準備好了嗎?

當然,最終低齡老年人的再就業難問題,應該既不是那46.7%爲尋求個人和社會價值的人羣,聽起來他就不太在乎錢;也不是那19%希望發揮一技之長,願意繼續追求職業發展的人羣,有一技之長他找工作也不會發愁,專家教授太容易被社會返聘了。

最終低齡老人的再就業難問題,應該就集中在那34.3%爲了貼補家用,或者完全不在列表裡的農民工們,和那些正在靈活就業的廣大年輕人裡。

按國家統計局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5億人;另有人社部數據顯示,當下靈活就業人口已達2億人。

這兩個圈子裡的人有多少在人數上有重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35歲以上的你我,都落在這個人口區間裡了。

咱們準備好了嗎?

35歲以上的,當下離60歲步入低齡老人還有25年,如果身處農民工和靈活就業者人羣中的話,大部分可能沒有交社保,到了退休年紀不僅沒有退休金可領,還要和其他被返聘的專家、教授,擁有一技之長的優等工人爭搶工作。

然而,沒啥優勢的話,你自然搶不過那些退休的專家和教授。這聽起來真的挺沮喪。

所以,對35歲的你來說,可能還有25年;對我來說,只有18年,我們都準備好了嗎?

你做了哪些準備呢?歡迎評論區聊聊。

命運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我是童子,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老鐵們,看完了請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