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支持全面鄉村振興

近年來,在相關政策的持續推動下,農業保險的保費規模持續提升。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農險保費收入達到1400億元,今年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會達到1600億元。日前,由中國農業保險再保險共同體主辦的“三農”保險創新發展論壇上,專家認爲,農業保險正從專注農牧業生產保險保障的“小農險”向涵蓋農林牧漁和涉農產業風險保障的“大農險”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進程中催生出各類風險保障需求。例如,隨着自然災害風險、巨災累計風險的增加以及農民風險意識的不斷增強,高標準農田保險、農業全產業鏈保險、鄉村旅遊保險、農房保險等新興險種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過去10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的投保面積分別增長了23%、85%和58%,覆蓋率達到70%以上,保險服務質效全面提升,但是特色農產品保險、涉農保險的產品品類和保障程度仍有不足。

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希震認爲,在“大食物觀”下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風險保障體系,在重點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各類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保障,全面聚焦糧油糖肉蛋奶魚果菜茶的生產風險,做好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服務。同時,圍繞新型設施農業、黑土地和高標準農田,積極開發推廣設施農業保險、耕地地力指數保險和高標準農田保險,爲國家糧食安全織密保險“安全網”。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農業保險到“三農”保險,服務創新始終是關鍵。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現代鄉村服務業和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鄉村餐飲購物、旅遊休閒等生活服務業快速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羣不斷涌現,經營主體面臨着更爲集中的自然災害風險、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保險保障需求更爲迫切。保險業應加大涉農保險創新供給力度,借鑑保險業服務二三產業的經驗做法,共同爲新型經營體系提供新型服務保障。

在四川,中國大地保險爲九龍縣美麗鄉村路項目、雲頂鎮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利用項目、新津花源柳河村保障性租賃住房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等多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建築工程一切險,保障金額近16億元。中國大地保險還推出了農業氣象指數保險、森林火災保險等一系列綠色保險產品,助力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中再產險總經理王忠曜認爲,在農業保險領域,再保險應充分發揮數據和技術優勢,在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先進農機研發應用等領域,加強保險產品研發推廣和再保險保障力度;在高標準農田、農業水利設施等重點建設領域,提供全生命週期保險服務,夯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基礎。

隨着鄉村產業體系的轉型升級,如何科學做好風險減量和防災減損成爲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去年,監管部門印發《關於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引領行業風險減量管理和服務進入新階段。2023年9月,中再產險發佈國內再保行業首個綜合性農險科技平臺——“再·耘”平臺,爲行業提供數字化風險管理服務。“再·耘”平臺核心功能由農險氣象指數保險平臺和農險風險減量服務平臺組成,農險氣象指數保險平臺能夠提供從方案設計、風險定價、產品報備、承保管理到理賠計算的全流程服務支持。王忠曜認爲,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發展伴隨着更爲複雜突出的自然災害風險、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保險保障需求更爲迫切。再保險應協同直保公司,加大涉農保險創新供給力度,借鑑保險業服務二三產業的經驗做法,共同爲新型經營體系提供新型保障。 (經濟日報記者 於 泳)